“非品牌化”策略:传统品牌战略的反动

   2023-12-16 互联网1580


  

  二、品牌驱动因素VS非品牌驱动因素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品牌化”策略和“非品牌化”策略是各有所长的,这意味着这两种策略各有其适用范围。

  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行业而言,应该采取或者优先采取哪种策略呢?这就涉及到对产业的品牌驱动因素和非品牌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如果品牌驱动因素大于非品牌驱动因素,可考虑“品牌化”策略(当然同时企业的实力要足够承担得起品牌建设的资源投入);如果非品牌驱动因素大于品牌驱动因素,可考虑“非品牌化”策略。

  对产业的品牌驱动因素和非品牌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框架见下图:

  企业作用消费者作用关系群体作用

  3.创造更高的市场占有

  4.获取更高的边际收益

  5.形成竞争壁垒

  6.活化产业链关系

  7.改善现金流状况

  8.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9.应对变化的环境10.身份象征(向外构建社会身份,向内构建自我身份)

  11.认知协调

  12.增加顾客让度价值(降低顾客让度成本)13.投资者信心

  14.员工的凌聚力

  15.社区的尊重

  16.媒体的好感

  1、品牌驱动因素

  某些产业(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某个特定的产业发展阶段常常对那些品牌企业相当有利,他们很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品牌驱动因素的作用存在。

  常见的品牌驱动因素包括以下内容(如图)

  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

  1、顾客转移、分化与心理行为模式的改变

  2、竞争者地位与策略的改变

  3、品牌赖以维系的经济或文化基础发生变化

  4、产业结构持续变化

  5、越来越多关系群体的要求需要考虑6、品牌在生命周期内的阶段性变化

  7、品牌延伸带来的焦点模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