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键入关键词“招商引资”,可以搜索到约3,940,000个相关网页,而键入“投资策略”只有384,000,“投资分析”只有371,000,均仅为前者十分之一不到。究其原因,也许是相对于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招商引资”,“投资策略”和“投资分析”等字眼过于专业,但换个角度,这种悬殊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招商引资”这个字眼在现实使用中蕴含的肤浅与浮躁。事实上,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政绩考核体系、部门工作总结以及政府官员讲话言必谈“招商引资”的今天,“投资分析”的被“冷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招商引资的盲目性,在新华信正略钧策过去承接的相关政府咨询项目中,基础研究总是客户招商引资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学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我们给客户开出的基础药方,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投资项目的研发和谋划,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什么决定了投资行为?
分析投资者的需要是制定招商引资战略和具体方案制定及推介的基础和起点,将直接决定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和一个具体招商引资项目的成败。
投资者的投资动机非常简单,不是做慈善事业,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决定他们是否投资和投资多少的根本依据,是投资的回报率,而不单纯取决于优惠政策。区域的资源及市场吸引力、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则是投资者主要考虑的因素。资源及市场吸引力包括资源优势、可辐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和竞争环境等;要素成本包括土地、水源、能源、运输、资金、劳动力、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技术和税收等要素的价格;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投资机会、市场调查、相关资讯搜集、质量检验、协商谈判投资条件、起草合同、聘请律师、公共关系等方面付出的精力和费用。下表罗列了决定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
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投资环境?
考虑到以上决定投资的诸多因素,政府可以从以下角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