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糊涂账从规范会计变更做起

   2023-04-12 互联网4290


  所谓同行业水平,可以理解为“公允折旧水平”。既然调整后才能达到这一水平,意味着调整或变更前的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存在有欠公允的问题。换言之,该公司以往年度的固定资产折旧处在低于同行业的水平,等同于利用不公允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方法人为压缩固定成本,进而虚增利润。

  利用会计变更人为操纵利润是2003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的一个颇为突出问题。除钢铁、汽车类公司普遍存在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估计变更之外,针对应收款项一般坏账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的会计估计变更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此外,个别公司还存在针对收益确认办法的会计估计变更,针对专项预提费用的会计估计变更等等。不夸张地讲,如此变更前后期的财务结果是一本糊涂账,不能满足公允列报的要求。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变更未经过股东大会批准。

  作为常识,股份有限公司一切权力归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权利是股东大会授予的,并且不得超越其授权范围。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股东大会将会计估计变更的权力像对外投资权那样授予董事会,岂不就不存在上述错报问题了吗?对不起,即使法律没有规定股东大会不可以将会计估计变更的权利授权给董事会,即使不考虑股东大会授权不当的问题,不考虑决定该等授权的股东大会是否合法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法律绝不允许董事会违反公允列报的原则以实质错误的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进而人为操纵利润,损害股东利益或误导投资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