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2001》是一部专题片。2002年2月7日,正是这部专题片拉开了复星集团2002年经理工作会议的序幕。片子播放的时候,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36岁的郭广昌也许已经淡忘了1992年的那个初冬和那家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的广信咨询公司,但那却是梦开始的地方。
10年后,复星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03亿元,总资产达到198亿元,净资产87亿元,纳税总额8亿元。
“我们是一个小公司”,在很多场合,郭广昌还是喜欢谦虚地这样说。谦虚的背后是9年来复星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用小的资金来控制大的资产,这才是复星最大的奥秘所在。
资本魔力
复星最擅长的不是生产经营,而是资本运作。
“复星从来都不是一个生产经营型企业,注定是一个投资型公司,这与创始人的背景、经历是有关的”,复星集团旗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复星龙头企业的复星实业(600196)董事会秘书秦学棠告诉记者。
1992年11月,郭广昌将积蓄多年准备出国的美元全部换成了人民币,总计3.8万元,加上借来的一部分钱,办起了一家民营科技咨询公司。参与公司创办的还有梁信军、汪群斌等4人。当这家名为广信的咨询公司开张时郭广昌自己也没想到,9年后它会发展成为拥有60多家子公司、参股或控股5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
广信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企业作市场调查,因为这个项目无需资金和社会关系作底,仅靠智慧和勤奋就可以运作起来。但在完成了50家企业的调查之后,他们决定创建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
汪群斌和梁信军都是复旦生物系的毕业生他们手中有很好的技术项目。即使这样,复星依然没有采取自己生产的方式。他们采用的办法是主动与一些企业合作,由“复星”出人、出项目,作为投资入股,并逐渐控股。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使高科技产品得以迅速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