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证监会欲采取的积极措施中明确指出,要在上市公司中逐步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同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今年将会同科技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股权激励试点。
业内人士介绍说,在所有的股权激励中,最有效、成本最小的就是认股权计划。《中国工商》从多方面获悉,一些企业在认股权计划方面已经开始跃跃欲试。
认股权计划,最早起源于美国,作为企业一种着眼于未来的长期激励机制,主要适用于现金流压力比较大的成长型企业。它一旦展开,必将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又一个热点话题。
激励制度:转入此中来
认股权计划被认为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较大、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显然,很多民营上市公司正符合这样的定位。
据了解,在国外,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由三部分构成,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认股权和业绩股。有数据显示,1997年在美国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中,认股权所占的比例达28%。近年来,认股权产生的收益在持有人的收入比例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多。
我国目前的薪酬结构,主要还是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这种薪酬结构所表现的,主要是对管理人员过去工作业绩的肯定,是一种短期的激励机制。
而认股权则不同,缺乏现金流的企业授予管理者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让其在将来的某一时期内,以一个固定的执行价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执行价和股票出售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认股权持有者的收益。如此,认股权持有人的收益取决于公司未来的效益,公司将来效益越好、股价越高,持有人通过认股权获得的收益自然也越多。它将管理者的收益同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刺激管理者通过创新和改革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因而可以说,认股权制度是一种对未来业绩进行肯定的长期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