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9日开始,电子传媒首先大肆报道广州爆发非典型肺炎,以至于香港市面也开始了抢购中成药板蓝根、白醋的热潮,部分超市的货仓存货被抢购一空。广州的抢购风潮急速升温,平时2元左右的病毒灵已经卖到了十几元,而平时10元左右一袋的板蓝根现在卖到50元也没货了。食用醋在家乐福、岁宝等各大商场也已被一扫而空,一些消费者守在食用醋专柜前等着商场补货。一些士多店的白醋竟然卖到50元到100元一瓶。
2003年2月10日起,广州副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三个生产企业开始昼夜生产、发放食用醋,日产能力50~100吨。同日,深圳、广州等地发现假冒板兰根和白醋。
2003年2月11日上午,广州市政府已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的有关情况。广东省物价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省物价局对近期价格异动药品、食品所持的态度以及将采取的措施。
2003年2月11日,在股市方面据大洋网讯称,鲁抗医药在开盘不到半小时就封死涨停板。恒顺醋业(600305)以涨停开盘,收盘上涨4.17%。其他医药类个股也有不同程度的放量上涨。非典型肺炎令整个广东惶恐不安,沪深股市中的热钱近日开始流向医药板块。
2003年2月12日,市民情绪逐步稳定,相关药品的价格回落。
二、价疯涨的原因何在?(二级)
1.供需矛盾(三级)
在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也就是说,当市场供求这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时,价格稳定,相应的交易量稳定。在此次事件中,由于对抗病毒药物需求的激增,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交易量增加。但由于是突发性事件,厂家没有应急储备,再加上生产能力所限,供应量不足,就更进一步地刺激了药价升高。
2.涨价风潮的发动者是谁?(三级)
很多老百姓认为是药厂在大发危机财,甚至说是药厂的阴谋策动。这真是大大的冤枉了药厂,因为像板兰根等药是国家严格管控的药品,而且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药厂和主渠道的供应价格并无明显变动,涨价风潮的主要推动力是在零售层面,我们在这里不谈整顿市场秩序的问题。但这一现象对企业的营销渠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再一次验证了“谁掌握终端,谁掌握市场”的渠道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