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成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023-07-11 互联网2840


  唐利民选对了行业。从2001年开始,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轮“井喷”式的超常规发展时期,平均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汽配行业的高速发展。展望股份在2001年实现2133.6万元销售额的基础上,2002年仍旧保持100%的增长,2003年也实现了65%的增长。公司生产的万向节除了给国内长安汽车、昌河汽车、一汽和二汽等大型汽车企业做配套外,在欧美、日本也有销售。

  随着订单数量的迅速增长,唐利民发现展望股份的产能跟不上了。要彻底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资金。IPO后,新投资的厂房和设备将把展望股份万向节的产能提高40%,也就是说,从500万套提高到700万套。这不是个小数字,但即使是这样,距离唐利民今年销售1000万套万向节的计划还有300万套的缺口。据唐利民介绍,上市之后,展望股份又开始考虑增资扩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

  唐利民还有一桩心愿—收购相关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传动轴委员会统计,全国目前有大约30余家万向节生产企业,其中8家占据了98%的万向节市场。展望除了有意并购小型万向节企业扩大产能,还有意向上游发展,进入传动轴领域,正式进入二级配套市场。

  主攻海外:是战略还是权宜之计?

  2004年第二季度,正当唐利民开始“展望”未来的时候,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大逆转。一方面,轿车行业陷入了“价格雪崩”和销量大幅下滑的恶性循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资料,上半年,中低档车普遍降价万元以上的同时,产销量增长率同比却分别下降接近50%和30%,库存上升到4%—这必将对上游零部件行业一直以来的高利润造成持续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汽车零配件及服务业WTO协议全面放开,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德国博世等三家世界级零部件巨头,挟雄厚的实力、核心技术优势及其与中国汽车业合资公司中外方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全面向汽车零配件、修理和服务领域渗透,挤压中国民族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生存空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