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 实业企业放弃“金融控股梦”?

   2023-08-21 互联网2650


  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海航曾经与保险、证券、信托、银行等行业广泛接触,据说谈过的项目不下20个。

  “实业系”遭遇政策迷雾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混业经营具有业务多元化、销售渠道交叉利用等明显优势,金融从分业向混业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在现有分业经营法规制约下,由子公司分业经营,再由母公司统一调度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过渡平台。

  但是,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具有相当必然和必要性的现实存在,至今还没有在中国任何正式的法律法规中获得确认。在目前金融分业的法律体系下,除少数几家国务院特批的机构外,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受到严格限制。

  近半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明显加大了对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金融控股的监管力度。今年6月,金融监管三巨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签署《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第一次明确了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思路——采取主要业务归口管理。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与会计制度》也基本成形,据相关人事透露,《制度》有可能在年内推出。此外,对《金融控股法》正在修订中的传闻也时常见于报端。

  然而,即将出台的金融控股法规对“实业系”来说,却意味着更大的政策风险——在法律真空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些现行做法可能会与新法规有所冲突。

  另外,与“金融系”不同,“实业系”除承担金融政策风险外,还要承受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例如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公开表示,中央企业要专注于发展主业,这对宝钢的金融控股梦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目前,海航集团也已停止了在金融领域的扩张,王健认为,现在中国的金融环境“就像台风来了,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躲在避风港里呆着。修修船,把发动机清洗清洗,等雨过天晴以后再出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