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企业患上“良心肥大症”

   2023-10-05 互联网2080


  为了进一步区分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我们可以看以下几个例子。

  捐资赈灾是社会的责任,不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可以捐资,可以发动员工捐资,但不是必须捐资。我看到,许多企业每当社会需要的时候都站出来承担社会责任,捐款捐物,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必须有一个标准,必须在股东的同意条件下进行,必须对股东负责。某国家政策性银行,对印度洋海啸灾难捐款1000万人民币,这笔钱是谁的,不是银行的,实际上是股东的,股东是国家,国家是人民的,这种捐款,对社会而言是道德的,对股东而言是不道德的,它违背了企业的本质,患上了“良心肥大症”。

  增加就业是社会的责任,不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只应根据需要来增加工作岗位,经济滑坡时必然要裁减员工,企业不能因为增加就业的社会责任而造成机构臃肿,这样企业最终也是倒闭。国有企业就是这样的例子,社会负担过重,不能轻言裁员,最后发明了“下岗”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是有典型的“良心肥大症”患者。

  教育公民遵纪守法是社会的责任,不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报酬及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其发展。员工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是企业人,在8小时之外是社会人,一个人下班去赌博,是他犯法,跟企业没有关系,企业不应该受到牵连,企业没有教育员工在工作范围之外遵纪守法的责任。如果企业将管理的职能延伸到工作之外,必然是干涉人权,导致员工的抗议。

  中国改革最大的成绩之一就是确立“市场经济”,放弃计划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就是还原“企业”的本来面目,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竞争,减少社会负担。市场经济最大规律是优胜劣汰,企业最大特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两者都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性可言。但中国历来有泛道德化的倾向,不容易承认赤裸裸的责权利关系。以至于营造一种道德至上的氛围,让企业患上“良心肥大症”,行动左顾又盼,疲于应付。企业出名之后,政府、工商、税务、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都涌上门来,以各种各样的名目索要,其中承担社会责任就是最大的借口。在我看来当前需要警惕不是为富不仁,而是杀富济贫,为企业发展提供干净的社会氛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