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税收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的原因应作细化分析。
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5.7%,而GDP增幅为9.5%,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又提高1个多百分点,达到19%。对此,经济理论界一些同志有种看法,认为税收收入高幅增长是不正常现象,与GDP增长不相适应,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平稳运行形成了反向拉动,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的部分抑制。
我认为,税收增长快慢,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经济、政策变动和征管水平。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的相关系数并不完全一致,更不能划等号。我们在分析税收收入增长时,绝不能简单地与GDP相比,以此说明税收增长快慢、税负高低等等。
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逐年提高,也反映出宏观总体税负的理性回归,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税负的变化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从1997年开始,我国宏观总体税负逐步提高。从1997年的11.1%提高到2004年的19%左右,这正是中央提出逐步提高两个比重的成果显现,是符合中国国情,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我估计两个比重还会继续提高若干年。因此对以上增幅的反差,需作细项分析,而不应仅仅是对两个总量的简单算术比较。我着重讲三个观点:
首先,税收按现价计算征税,2004年增长25.7%;GDP不变价增长9.5%,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按现价计算,我估计2004年GDP增长16%左右,与按现价计算的税收增幅的差距缩小很多,因此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异不可忽视。
其次,应当特别关注税收收入与GDP的可比口径分析,即应细化到税收收入的分税种与GDP相应产出的分析。因为二者的各个组成项,特别是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值税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营业税与GDP第二产业的建筑安装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具备显性相关。国内增值税是对增值额征税,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现价增幅在22%左右,和当年工业增值税收入增幅基本是同步的。2004年营业税收入增长25%,而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业中的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增幅也都在20%以上,有的增幅在30%以上。去年全国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34%,对应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近40%,这些指标都明显大大高于GDP总体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