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外部市场上,联想这样的全球赞助商还将可能面临哪些难题?
江明华: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国内企业的埋伏式营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搭便车”。中国企业的长处在于模仿,虽然这有揩油嫌疑,但花小钱办大事,确实很有效,也令正式赞助商们头疼无比。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NIKE并没有成为TOP伙伴。但是它就在奥运赛场的公园里,租了一个停车场,建了主题公园,请签约明星前去作秀,同时开展各种活动,结果它反倒成了最大的赢家,美国老百姓都认为它就是奥运会的赞助商。
这样的行为很难得到有效禁止,因为从法律上不可能去明确界定是否侵权。无数的事实表明,很多知名企业没有成为主赞助商以前都是这样做的。打个比方,哪怕一家卖水的企业,它可以大打奥运概念,提个“爱我北京,支持奥运”这样的口号又有何不可?消费者根本搞不懂,他们也没有必要去分清楚,像看电视一样,消费者只关注这个广告是否好看,没有必要知道谁是标王。但是,只要消费者不知道你不是赞助商,从企业营销的层面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他们只是选择跟自己消费需要相接近的品牌。
《21世纪》:这是全体正式赞助商与非正式赞助商的营销争夺战,不是联想一家要单独面对的问题。那么,联想成为中国的第一家奥运会主赞助商,有无可能带来其他出乎意料的好处?
江明华:这不是一场赌博,也绝对不会有暴利。我的基本判断是,收益有限,风险甚高。1980年代初时,很多企业对体育营销相当漠视,当时利用这个武器,是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果,可是现在情形已经完全不同。许多著名企业,比如IBM、麦当劳经过仔细测算后,都已纷纷退出这个领域。其次,届时埋伏式营销和国内其他企业的纷纷涌入,大量形形色色的广告,会抵消、淡化掉很多联想的积极影响。最后,我们所看见的许多成功案例都是可口可乐、柯达等产品属性比较明显的快速消费品,大多数人只会从一般消费者,而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关注奥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