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目前已成为一个专利申请大国,专利申请量达到世界前5名,可喜可贺。但是也存在着专利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躺在纸上、藏在实验室里面睡大觉,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道理很简单,再好的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最终不过是"白纸一张".联想到我们企业职工开展的"创新创效"、"五小"活动和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职工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研发出的能解决现实难题的成果同样在"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而这些成果往往是高层专家不研制,市场买不到,生产急需的"合手"的成果。这些成果由于推广应用不够,导致这些成果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在很小一个范围内应用。长期下去,也挫伤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发挥不出了成果的效益。
将职工的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其实是对职工创新热情最大的肯定和奖励。因此,我们要从保护好职工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从建立创新型企业的高度重视职工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要让职工看到他的这些小革新、小发明是怎样受到重视,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现实,从一个模型变成人人称道的劳动工具,让每一朵智慧的火花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职工感到"干了没白干,想了没白想",使职工从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为企业创造了效益的快乐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使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尽情释放。
将班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让职工创新成果走出"深闺",是班组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之举。班组是企业最基层最前沿的实践者,班组在实践中的科技创新,能最直接提高生产力,推动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企业也因此减少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