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以后,欧洲广泛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美国准则,对舞弊行为是一种激励而不是阻遏;但是,帕玛拉特丑闻让“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也不再独挡一面。
面对国际上一系列财务丑闻,中国会计准则到底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制定,这是目前会计专家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在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面前,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陈小悦甚至尖锐地提出,“中国的钟摆应该摆向哪里”?
原则、规则两基础
汪建熙认为,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操作性上有问题,需要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做出各种解释,这可能会影响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效果;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使财务会计信息目标不明确,认为满足了一条条规则就达到公允披露的要求。
在汪看来,美国也好,欧洲也罢,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只强调一个方面。他因此建议,中国应该结合这两个基础,制定适合中国的会计准则。
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汤云为认为,在中国马上提出“以原则为导向”,可能还为时过早。他指出,美国相关机构自“安然事件”后,开始检讨其准则制定方面的不足,这是建立在准则制定已经很完善的基础之上。中国目前在对具体会计处理还没弄清楚,若一味偏向原则为基础制定会计准则,技术上会有难度,而且难免会对造假者打开方便之门。
他认为,“以规则为导向”可能是走向原则导向为基础的一个路程。
更多>同类资讯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