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脱口秀主角,以演出业务为核心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适时得力的资本运作得到很多赞誉,“过于精准的定位”对于品牌来说一定是好事吗? 钛媒体注:作为“脱口秀”形式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堪称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是《壹周立波秀》中各种针砭时弊的的段子,还有被称为“海派清口”的笑话让他红遍荧屏和网络。事实上,在走红网络之前,周立波已经在上海滩连续演出。2009年之前,美琪大戏院的演出一票难求,2010年票房已经突破上亿元。而让周立波真正蹿红的是电视、网络、微博等新兴传媒的力量。 在钛媒体这一系列分析的赵本山、郭德纲、周立波三位曲艺大咖中,周立波算作后起之秀。当周立波还在和剧院谈分成的时候,赵本山已经直接自己开刘老根大舞台,大把大把的赚银子了。在周立波刚刚具有知名度的剧院时代,就曾有一位品牌观察家评论说,“美琪大剧院观众厅座位总数1328座,就算连演一年,总观众人数不过50万人;而湖南卫视一次《快乐女声》的半决赛就可能有上千万的观众。” 最终,电视媒介的力量放大了周立波的品牌效应,使“海派清口”的演艺形式推向了全国。这位饱受争议的脱口秀大咖,如何呢?请看“曲艺如何大咖玩转商业”系列策划的第三位大咖解剖:《机巧有余、格局不足的周立波模式 》。
周立波和他的《壹周立波秀》
如果前面在钛媒体解剖的曲艺商业大咖系列中,说赵本山和郭德纲是北派语言幽默的典范,那么周立波就是南派或者更具体点是海派滑稽的代表。今天就来说说“立波秀”。虽然在逻辑上是周立波创造了“海派清口”这种表演形式,但为理解之便,还是先介绍派别,再来认识它的“鼻祖”。 “海派清口”的沿革和周立波“造星”之路 海派代表上海,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演说的单人表演形式。“海派清口”由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所创立,是从上海本地的单口滑稽、北京单口相声和香港“栋笃笑”等曲艺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栋笃笑,即英文的“stand-up comedy”,香港演员黄子华于1990年从西方引进入华人社会的新表演艺术)。 海派清口可以把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拆解开,挖掘出快乐和幽默的元素。它和传统的滑稽、曲艺的区别在于它每一季的演出内容都是不同的,而且紧跟时事,“与时俱进”,讲究时效性,关注民生、民事。 而作为创始人的周立波,1967年生于上海,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滑稽演员,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姚慕双。周立波18岁即登台成名,后因个人问题暂别舞台。2006重返舞台后,邀请三位艺术顾问开创海派清口,再度红透上海滩,创造了不少票房神话。2009年他们看到了电视传播的力量,与凤凰卫视联袂,创办电视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之后同地方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中国达人秀》以及《中国梦想秀》,周立波俨然以娱乐明星的形象出现,收视率不凡。 前几年,郭德纲开始大红大紫时,相声界曾经一片反对声。当周立波重返舞台后,记者在采访滑稽演员时,也发现不少人都选择回避讨论周立波。 与时俱进是立波秀最大的特色之一,他曾表示,“观众不需要你告诉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很多滑稽、相声演员一个段子一说三十年分毫不差,我的段子,每一季都不一样。在互联网时代,演出是很难的,一再吃老本,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周节目形式的常换常新,被认为是倍受追捧的原因。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类的曲艺产品,不一定是段子越新越吃香,相反,经典段子的文化内核加上时事的外壳更有味道,更容易大范围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