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正午,天津西青区微电子工业区的三星高新电机厂区,几个小伙子正在打篮球;厂房内的休息室,更多的女员工们则在闭目养神,除了沙发、座椅外,整个休息室没有电视或者电脑等休闲娱乐设施。
“这些配套娱乐设施主要在住宿区,厂区午间休息,我们更希望员工们不被分散精力,以便下午能有更好的工作效率。”三星高新电机副总经理张晓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三星高新电机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摄像头和振动电机生产商,2011年,受惠于高端智能手机的井喷发展,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50%,营业额超过50亿元。更令人称奇的是,该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仅为1%.
“你们能否帮我们呼吁下,目前设备进口40%的关税太高了。因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我们经常要更新设备,而一条新生产线投资都要高达几百万美元。”该公司物流部长孟红说。
但显然,关税的降低很难由企业方自己说了算;无法“开源”,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培训成本等“节流”措施成为主基调。
“2012年,我们的主要举措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新产品。”三星高新电机总经理、法人赵琪 (Gisik Cho)说,“另一方面,人力的确保和稳定对于制造业非常重要。为此,公司会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员工福利,推进企业本土化。”
赵琪的话并非空谈。在降低公司一线工人流失方面,他本人身先士卒。
“天津厂区有36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来自河北、山东和河南,考虑到春节买票难,公司组织了山东德州、河北沧州等68个线路的班车,并在车上准备了水、方便面等食物,免费送员工回家过年、节后接回返工。
当然,要留住年轻生产线工人的心,只有车接车送远远不够。由于员工多数是20岁左右的女生,为了让其父母放心,建立员工宿舍成为第一步。
宿舍建成之时,赵琪 先进去住了几天,在发现淋浴、网吧、练歌房、阅览室等都没有问题之后,才让员工们大批入住。而不同于富士康此前对于生产线工人“半军事化”的粗放管理,三星电机对于宿舍的管理更多了些海底捞的人情味:专设的宿舍长帮员工们清理卫生,像他们的长辈一般嘘寒问暖。
饮食方面,因为不少山东籍员工更习惯面食,所以,厂区餐厅主食除了提供米饭之外,还增设了面食。而赵琪 在餐厅的就餐室,更被其定期邀请员工吃饭座谈,员工有什么意见,可以和他边吃边谈,直接反映。
“所有事情都是人为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年轻人到厂一两年后,视力会下降,所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让员工更舒适,可以坐着干活,这也是我们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生产线技术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张晓艳指着无尘生产车间介绍的当口,车间外的甬道刚刚洒过了空气清新剂,有茉莉花的清香萦绕在鼻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