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4-01-18 互联网1630

  马斯洛进一步指出,人的需要是天生的,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够影响人的行为。而且,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到复杂的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只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阿德弗(C.P.Alderfer)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论点,提出了需要的ERG模型。该模型将人的需要分为三个水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他认为员工最初感兴趣的是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这结合了生理和安全因素。收入、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保障、额外福利等都可以归为这类需要。处于下一个水平的是关系需要,它包括被他人理解和认可。第三类是成长需要,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愿望。

  不管是马斯洛的五分法,还是阿德弗的三分法,都揭示了这样一个支持人们生活的准则:人们只能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谈得上其他的一切。无论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是创造条件发展更为高级复杂的心理-精神系统,都离不开职业的创造性活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