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信仰"里,爱因斯坦明确阐明了人是为劳动而生的,人只有把自己奉献在工作中才是有意义的。动物按照本能生活,因而千万年来依然是被自然命运所控制;人类发展出劳动(改造自然命运)的第二天性,世代累积因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
人既是个性存在也是社会存在,与此相对应,个人生活也具有双重意义--你的工作不仅仅是为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以维持家庭生活,你还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你的身上有人类精神的浓缩。工作可以为你赢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工作的最低层次的意义。人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性,开发能力的,因而,工作本身并不是劳役,在工作中,你的个性得以丰富,你的人格得以完善,你的知识得以累积,你的才能得以体现,一句话,你的自我得以实现。也许你的岗位不被人重视,但这并不等于说你的工作无足轻重;实际上,你的工作犹如万里铁路上的一颗铆钉,维系着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的"欲",就是欲望,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需要。那么,人都有哪些需要,各种各样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此曾有很精辟的见解。
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仍广为流传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了5个等级:
生存需要,如吃、喝、住等满足生理机能的欲望。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人身不受到伤害,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依附于群体,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