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制度建设中的硬件,制度文明是制度运行中的软件。建立制度不难,坚持执行制度很难,而使制度强化为制度文明更是难上加难。推进制度文明,不单单是一个长期宣传教化的过程,而是依制度生存的每一个个体不断以自己的实际利益作代价与制度进行重复博弈的结果。只有当人们一次又一次从遵守制度中得到不断扩大的实际利益时,人们才会真正从心底里认同制度的合法性,从而自愿接受它,认真执行它,坚决捍卫它。换句话说,只有融化在血液(利益)里,才会落实到行动中。总之,制度文明比起制度更是一个长期的信念和文化,而一旦制度文明形成,由领袖崇拜变为制度崇拜,这个国家或者企业持续创造财富的基础才会象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第二种力量: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特别是领导人内心最深层的是非判断和善恶取舍,它是企业未来行为方式与业务导向的最根本指引。这种价值观无论在任何企业都客观存在,只不过当它不被领导人放在嘴上到处宣称时,便只能在企业兴衰的历史轨迹中找到蛛丝马迹;而当它被提炼成精确文字广为传播甚至宗教化时,便成了可以研究和仿效的“企业文化”。更有甚者,如果根植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不可动摇的天条或信念时,它就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成为一种最不可模仿、也最不可替代的能力。这就像三个人分别信奉基督、安拉和穆罕默德的,即使比邻而居,谁都知道对方念什么经、做什么事,但绝对互不影响、互不模仿。所以,核心价值观必然会由简单和内在的是非判断、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上升为外在化的企业文化,最终固化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是非判断、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虽然它不是算账本身,但它决定着如何算账的方向和方式。正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差别,才导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交易却有人这么算,有人那么算。买卖人最难的是看那些看不清的地方,算那些算不准的账目。比如,对环保的支出,有人宁愿本着对地球、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的态度,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加大防止污染的投入,因而表现为短期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另一人急功近利,一边破坏环境,一边攫取眼前的高额利润。短期看,前者利少事多,后者利多事少,后者比前者聪明。但十年以后,前者赢得政府和客户的信任,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利润成倍上升,而后者逐渐被人抛弃。可见,不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和个人如何算账(算大账),如何看未来(算前途),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分野与高下。万通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是做好人(比如维护信誉)还是做坏人(比如赖帐)的争论。因为做好人短期成本巨大,未来收益往往一时还看不到,而做坏人当下看好像好处多多麻烦小小。所以,多数人容易选择后者。然而,万通幸运的是,我们选择坚持做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尽管我们花费了巨大代价,失去很多个人的短期利益,但却使万通从海南泡沫经济的崩溃中幸存下来。不仅如此,“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好人、好事、好钱”等等由价值观导引的万通企业文化,推动万通地产逐渐成为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