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对于重型化导致的能源紧缺等问题,你持什么观点?
张志祥:重型化过程中引发的各种不协调反应,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不可能那么理想地要求市场。首先不要把这种不协调看得太重了,这个东西最终要依靠市场来解决,今天这个受到制约了,这方面的成本加大了,别人的投资肯定也会有所选择,总的来说这种不平衡其实只是一种短暂的不平衡。
当然我不否认当前的矛盾确实比较突出。一些国外企业、机构他们开始关心中国有13亿人口,每增长一步对全世界会产生的影响,比如说假如我们每人都有汽车、都能享受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我们的产业能力如果全部发挥出来的话,那将非常惊人,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等,这确实很可怕。这可能也引起国内一些人的担忧。现在重化工业肯定要发展,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规避一些负面的问题,的确需要我们去思考。
《中国企业家》:2004年的这轮宏观调控,你觉得对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对2005年重化工业发展的预测?
张志祥:工业优势我们需要建立,但现在运输、铁路、资源方面反应出的一些不协调问题,也确实在提醒我们需要适度的考虑速度,我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一旦完全放开肯定会暴露出更多新的、更不可控制的矛盾。最主要的是要总体和谐,在一个和谐状态下,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会逐步在市场法则之下慢慢向好。
如果单纯讲政府要完全放开也是很片面的,比如说目前的汇率问题,如果我们全部放开的话,我们肯定要面临一大堆问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对政府的期望也需要一个过程,他要有转变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不能够一步到位,但是跟东欧一些国家相比,我觉得中国的状况还是很幸运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