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军事转型与中国企业转型对照
对照美国军事转型和中国企业转型,可以发现许多的共同点,因此美军的战略转型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观察和思考企业的视角。
美国军事转型
中国企业转型
转型
背景
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IT造成了技术的低成本扩散;敌人从正规军变成为灵活组织和武装的小股队伍;
市场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客户需求趋向个性化;产品使用周期缩短;
差别优势受到更频繁的冲击。
核心
能力
美国军队也必须转型为网络化、多技能、小规模的队伍。后勤和物流系统从大批量仓储和运输,到JIT及时供应,再到随时“感应+反应”,信息流与物流全面结合,用信息替代库存。
需要更加灵活地反应市场需求;真正了解客户(和终端用户);企业的业务模式必须从大批量生产向大批量定制转型。
关键
要素
1. 利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中心战”(NCW)模式,取得信息主导权(相对于制空权和制海权);提升敌人对信息的需求,却降低他们获得信息的能力。
2. 优化流程,消除流程之间的防火墙,消除组织之间的边界。转型关键词只有一个:联合,跨军兵种的基于信息共享的联合。
3. 转变组织和文化,“转型始于文化,终于文化”,只有转变文化,转型才会成功。在组织层面推行模块化和标准化;美国陆军在2004年就开始了第3步兵旅、第10山地师、第101空降师的模块化重组。
4. 领导与士兵,未来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应用,更依赖于那些掌握充分信息并获得充分授权的士兵的行为;士兵是战略转型的中心;转型同样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高层领导;军事转型办公室专门设计了领导力发展计划。通过新概念开发和试验,提升领导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从组织、流程、技术、人四个方面协同并进,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格局和竞争力:
1. 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
2. 全面信息化
3. 组织优化和文化转型
4. 领导力开发和员工能力提升
驱动力
路线图
美国军队以“国家安全战略”为牵引,以9·11事件为驱动力,加速了军事转型。同时还制定了“军事转型路线图”,指导未来十年的转型路线。
对于企业,也必须在战略牵引之下,以客户为驱动力,制定企业的“转型路线图”。
企业转型的流程大体上应该与美国军事转型的流程类似,在这点上,特别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转型流程,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
1.必须明确迫在眉睫的转型需要。企业转型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能让员工信服。比如一次严重的客户危机,就是启动转型的契机,就像张瑞敏砸冰箱。如果错过了这样的契机,领导者完全处于良好愿望,推进转型的话,难度就很大;如果领导稍微退缩一些,改革就退回了原点。
2.制定转型战略,包括明确驱动力和转型路线图。下面的表格是一家企业管理转型的路线图。"转型路线图"的最大价值在于统一认识,大家不再奢望一蹴而就,而是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找对了路线,距离目标就不远了。"企业变革一旦乱了阵脚或者走错方向,成功的几率就很低了。成功的路线就是从流程、信息化以及干部和员工能力三方面入手,协调发展。
时间表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管控特点
混乱局面依旧,但是突围途径清晰,分店配合转型
混乱局面有部分较少,局部的关系已经理顺
基本实现轻松管控:该放的放,该管的管
流程与职责
进行全面诊断,确定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并在全集团达成广泛共识
投资和资金流程优化
人力资源流程优化
物流和供应链流程优化
共享中心流程设计
信息系统
IT系统规划和选型
财务、薪酬绩效模块试点和推广;物流模块试点
供应链模块实施推广
决策支持系统实施
干部与员工
分店主管“管人、理财”技能培训,管理基本功训练
领导力执行力强化训练
企业文化整合
3.开发概念并试验,必须在转型战略和转型路线图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转型试点的成功和教训可以显著降低大规模转型的风险。
4.明确所需的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美国陆军采用了平衡记分卡的战略地图阐述所需的能力。没有人知道拉登是否应用了平衡记分卡,但是毫无疑问,拉登在他的"基地"组织中考虑了这些因素。中国许多企业也采用了平衡记分卡,但是多数情况下,形似而神非。
5.整合技术、流程、组织、人四个方面要素,全面提升军事能力。企业的转型要素与此完全相同,问题在于,能够将四者整合起来的企业案例少之又少。许多企业能够认识到技术比如IT的重要性,于是实施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才发现,业务流程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或者表面上业务流程和组织职责都变了,文化却原地不动,所谓"树根不动,树梢白摇".领导力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无从入手。
[1] [2] [3] [4]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管理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