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古永锵、周鸿祎在无形价值方面的影响力上与李开复相比都是小儿科。
职业品牌的价值,分无形和有形。无形价值就是即使不干事,也能带来的价值。有形价值是指,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而带来的结果。
一般来说,职业人的有形价值大于其无形价值,因为雇主赚取的更多是雇员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来自于雇员的辛勤劳动,是有形价值。但是当职业人的职业品牌足够强大的时候,它的无形价值远大于他的有形价值。
李开复属于这样的典型。
应该说,当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大于有形价值的时候,是个人品牌非常成功的时候。但是由于职场无处不在的博弈特点影响,砝码也可能会变成镣铐。
试想一旦Google在中国市场成功站稳,李开复的广告效应减弱,而因为媒体的放大,“精神教父”被人从神坛拉下,其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也就被Google使用完毕,如果给你养老,企业怎么会出和现在一样的价钱呢?从成本考虑,要么您另谋高就,要么“生不如死”。所以,发展看,李开复离开Google的时间应该是在3年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经理人,特别是高管层,实际上是处境悲哀的群体。在没有取得重要成绩的时候,他们凭借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商,血拼天下。而当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拥有一定职业品牌的时候,他们吸引新雇主的因素,往往是无形价值大于有形价值,个人能力、精神境界变的根本不重要,甚至需要掩盖。这样的境遇,是职业人们不愿意接受的。李开复说他被Google的“新创模式震撼”,这说明他想有所作为。但是Google是这么想的吗?盛大是这么想的吗?微软是这么想的吗?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