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它不能提供经理和员工共同认可的标准。由于考核量表是由人力资源部事先设计好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都已经标准化,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设计个性化的考核内容,无法保证经理和员工都能认可。这就容易导致经理和员工之间因为绩效考核标准模糊不清而进行争论甚至对立,造成隔阂甚至激化矛盾。
3、它不能提供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的信息。由于考核量表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得它根本无法提供对员工提高绩效有帮助的信息,也因此造成绩效考核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理解农事规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把制定绩效考核政策、设计考核量表、填表考核的为考核而考核的行事逻辑显然是错误的,它不但不能帮助企业摆脱绩效管理困境,甚至还会把企业推向更加混乱的那一端,无法挣脱。
那么,绩效管理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行事逻辑才是正确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听听史蒂芬?柯维关于农事规律的观点。
柯维先生在《要事第一》里指出:“理解外在事实如何起决定作用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想一想农事规律。在农业上,自然规律制约着耕种,决定着收获,对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和认可。但是在社会和公司文化中,我们不知怎么就认为自己可以置自然过程于不顾,弄虚作假,而且还能得手。”
违背农事规律的最常见的例证是上学期间为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在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经历。
由于平时安排了很多娱乐活动,忘情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疏远了学习,忽视了平时的积累,临近考试却不得不临时抱佛脚,通宵达旦地温习功课,将通过考试的希望寄托于一夜之间。
当然,对于平时疏于积累,忽视学习规律的人来说,这自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许多人就是靠临时抱佛脚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学位。
但是,许多人后悔自己上学时为应付考试而临时抱佛脚,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所获得的学位和自己的智力开发并不成正比,本该熟知的知识自己并不掌握,本该熟练运用的技巧到自己那里却显得很笨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