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峰甚至就此问题还请教过国家纪委部门。他表示,尽管阿里巴巴廉政部只有包括蒋芳在内的5名员工(包括内控、内设、内审、合规各一名),但并不是“以5抵25000”的在“战斗”,而是发挥与廉政部外的内控内审部门、HR、业务团队的协调作用。
风险控制不是拖后腿,而是减少失控,走向可控
当然,腐败及欺诈所反映的诚信问题,只是目前阿里众多价值观问题中最主要的矛盾体现。邵晓锋表示,“价值观绝不仅仅是为了反腐,也是为了坚守。当然,它也更不是阿里开始强化‘风险控制’的唯一原因。”
在6月6日被任命为阿里首席风险官的邵晓锋,也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并一直被马云视为阿里的“救火队长”。在08年支付宝发展的最重要阶段,邵晓锋被马云任命为支付宝总裁,负责支付宝的总体业务;2010年阿里平台诈骗活动最活跃时,邵晓锋又被派去做集团秘书长,主要负责阿里生态上的欺诈以及安全事务。
邵晓锋并不情愿被媒体戴着“阿里国安”、“阿里城管”之类的帽子。他回应称,如果说自己是“城管”,那他并不是对零散的小商小贩感兴趣,而是对小商小贩所形成的市场感兴趣。
截止目前,淘宝网一共有600万商家,注册用户4.7亿,单日访问用户数峰值1.2亿,单日成交金额超过52亿,单日交易笔数4600万笔。随着淘宝乃至整个阿里体量的日趋膨胀,在价值观之外,旧有的内在业务结构与资源分配机制,也可能会对阿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失控”局面。
邵晓锋表示,免费的确为淘宝早期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但也同样因为免费所注入的基因,给淘宝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中,所需要升级优化的流量分配机制带来了挑战。
这个挑战已经在去年9月集中爆发。天猫(淘宝商城)分拆之后所针对卖家调整的一系列平台措施,遭到了天猫以及淘宝网部分卖家的强烈抵制。
邵晓锋称,相对于越来越多的入驻卖家,淘宝的资源、流量有限,为了今后的持续化发展,淘宝就不可能仍然照搬过去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如果政策步伐过大,也会造成生态不和谐的因素,所以,这就需要一个“风险控制”机制。
当然,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风险控制不能以一个独立的团队作为主要的职能存在,而是要发挥各个部门的协同性,让各个业务负责人以无形化的网络机制都加入进来,协同管理。
而运作这样的机制,就需要一个在各个业务线都熟知的负责人来统筹。在阿里十年来,邵晓锋在阿里B2B、淘宝、支付宝、集团等阿里绝大业务线都摸爬滚打过。邵晓锋说,也正是出于对各个业务线的熟悉程度,自己是出任首席风险官这一职务较合适的人选。
在反腐、防欺诈、价值观树立之外,未来对邵晓锋的考验还包括,分析对阿里造成威胁关系的潜在竞争对手,参与集团战略战术的制定,对每项业务部门的政策创新进行风险评估等。
而眼下,最重要的B2B“私有化”之后与淘宝的融合问题,也纳入了邵晓锋风险控制团队的工作之中。
邵晓峰坚信,他所领导的风险控制部门,并不是一个给政策创新“拖后腿”的部门,而是通过机制性的调研与评估,让阿里未来在更迅猛的发展中,减少“失控”,走向“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