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的教训:“封闭产业链”的失败

   2023-08-21 互联网2660

遗憾的是,诺基亚完全误读了iPhone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对未来手机市场格局的改变更是缺乏想象。由于长期游离在互联网大门之外,加上受到传统制造业思维的限制,诺基亚完全无法正确估量眼前这个跨界对手的份量。事实上,此时的苹果正处在巅峰状态,凭借其对硬件、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的了解,苹果已是IT业综合势力最强的公司。早在2003年,乔布斯就通过“iPod+iTune”掀起了一场数字音乐革命,而这次这种模式升级为“iPhone+ app store”,事实证明,这场革命同样改变了手机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基于应用商店的智能手机正在替代传统手机,并把传统手机品牌边缘化,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昔日霸主纷纷失去自己的地盘。

面对苹果发起的智能手机革命,谷歌首先做出反应,联合34家其他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组成了“开放手机联盟”,2008年10月,谷歌公布了为这个平台打造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安卓”(andriod),用来对抗苹果独家拥有的iOS系统, Google公司深受欢迎的网络软件如谷歌地图、Gmail, HTML 网页浏览器等被打包在内。三星是最早拥抱安卓系统的成员之一,目前它是Android手机第一生产商。三星清楚地将自己定位于手机生产商,它自知自己在软件方面不具备优势,所以选择现成的操作系统为自己服务,三星成了多个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包括Android和Windows Phone,甚至还开发了自己的Bada操作系统。三星的跟进战略是成功的,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机会,借鉴苹果的策略,用其高端旗舰产品Galaxy S Android手机征服了消费者。虽然没有软件优势,三星却有硬件方面的优势,有AMOLED、闪存、芯片等多个核心部件在手,定价能力仅次于苹果,它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中最大的受益者。

诺基亚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事实上,它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有多深刻,它在继续按部就班地沿着 “纵向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

“封闭产业链”的悲哀

面对iPhone的威胁,诺基亚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在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iod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 之外建立第四个操作系统。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赖以发家的塞班(Symbian)系统,2008年初,诺基亚花4亿欧元收购了非营利机构Symbian,并在次年开放源代码,招揽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不幸的是,Symbian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更是具有先天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一开始,三星、摩托罗拉都支持塞班,但不久就对其缓慢的进展失去了耐心。2008年9月,Google公司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得到了手机制造商的集体响应,Android系统凭借其开放和低价,后来超越了iOS系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在Android的打击下,诺基亚最终放弃Symbian,转向与微软结盟。

除了塞班,诺基亚还在2007年公布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但这家手机制造商显然对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律认识不足。2007-2008短短2年时间,诺基亚耗资150亿美元收购了12家公司,其中包括81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地图厂商Navteq,通过收购导航软件、电子地图以及相关的运营网站纵向一体化的收购整合,诺基亚试图建立“基于位置”的竞争优势,并围绕它打造一个应用商店,也就是后来的 “Ovi Store”。

Ovi在芬兰语种是大门的意思,诺基亚希望通过收购推开互联网大门。然而,Ovi Store的实际效果宣告了诺基亚互联网战略的失败。Ovi Store于2009年5月开业,比苹果App Store晚了将近一年,Ovi Store发布头3个月下载量仅为1000万次,而苹果App Store下载量早已突破了10亿次,差距显而易见。

Ovi 战略失败根源在于忽视第三方开发的重要性。Ovi Store与App Store的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一个封闭的纵向一体化平台,而后者是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开发平台,前者的应用软件是有限的,卖的是自家的商品,而后者是第三方大卖场,是不断更新的、源源不断的活的生态系统。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都是这样的支持第三方开发的操作系统。

最后的赌注

在历经失败之后,2010年9月,前微软业务部主管史蒂芬。埃洛普临危受命,成为诺基亚历史上唯一一名外籍CEO.2011年2月,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选择Windows Phone作为其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诺基亚成为WP7的定制商。诺基亚的应用和内容商店(Ovi)也因此与Windows Phone Marketplace一体化了。2011年10月26日,诺基亚推出了首款windows版的智能手机。

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诺基亚发达的销售网络之间是不错的互补资产,可以相互借力。但别忘了微软手机的成功未必是诺基亚的成功,三星也是微软的定制厂商,诺基亚的复兴之路还要靠自己走。

好消息是,诺基亚 Lumia 900 在北美市场登上了亚马逊热门销售排行榜的前5位。诺基亚还活着,未来还可能夺回一些市场份额,但那个建立在塞班系统上的封闭帝国早已破产了,留下的将是对这段历史的无穷的回味。

教训

总结诺基亚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我认为可以吸取以下教训:

第一,当取得某个技术标准的领先优势后,需要的不仅是工艺性的改进,还要不断推动系统的升级换代。诺基亚赖以存在的塞班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这应验了GE前总裁韦尔奇的一句话:“当公司内部的变化少于外部市场的变化的时候,离破产已经不远了”。

第二,当市场上出现了某种替代品威胁的时候,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战略转型。诺基亚的反应太迟钝了。

第三,相对三星的快速跟进战略,诺基亚排斥Android系统的做法是固执的,代价是高昂的。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将自己当作中心封闭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在开放的知识网络的节点上建立一个让第三方加盟的平台,这一点尤其重要。

从深层次看,自负和封闭才是阻碍创新的最大敌人。诺基亚的一系列战略错误根源于对竞争对手的无知,而这又和它试图在偏远的北欧小国建立一个属于芬兰人的企业帝国有关。现代企业早已是无国界的,产业集聚的原理告诉我们,同一行业的顶尖企业会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或由知识“外溢”引起的“正外部性”,远离产业集聚的中心,试图建立一个以自己为塔尖的封闭产业群是危险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