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能否成为千亿公司?

   2024-02-18 互联网1110

由此导致的情形,是百度由传统互联网中对普通用户拥有深厚影响力的B2C公司,转化成了移动互联网中从后台支撑开发者向用户提供服务的B2B公司。在百度的图景下这是一个B2B2C的架构:第一个B是百度,第二个B是开发者,C是用户。

能力输出

2012年5月末,李彦宏在张家界的百度联盟峰会上说:“在若干年前的IT领袖峰会上,我曾经说过,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可能很多人有一个印象,就是我不看好云计算。但是去年在联盟峰会上我也讲了一句话,就是同样一个问题每两年要问自己一遍,可能结果会不同,关于云计算的问题,现在的答案确实是不一样的,云计算里已经开始有了‘新酒’。”

云计算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个说不清楚、“云里雾里”的概念,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认为是一种计算与存储的分发能力——经由不同的方式,用户在终端发出信息,传递到云端完成计算与存储,再将结果返回到终端,完成用户与终端的信息交互。

当云计算具象为百度与移动互联网开发者的关系时,一切已经大为不同。百度成为了“云”,移动应用是“端”,要想让开发者使用百度这朵“云”,百度需要考虑开发者的需求,更需要去考虑开发者所面向的用户的需求,并据此做出大量比传统认知的云计算多得多的工作。

这些工作并不那么容易被普通用户所理解,好在百度已经解决了“对谁说话”的问题:对开发者来说,百度所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存在。

百度围绕着自己的云,正在搭建与延伸面对开发者的4个体系,分别是开发支持、运营支撑、渠道推广、商业变现。其中,渠道推广基于百度的流量联盟,这是百度驾轻就熟、能很快适应并提供的能力;商业变现与之类似,走的仍然是流量变现加移动搜索推广的模式。可是在开发支持和运营支持中,因为移动应用与之前传统互联网中的网站有很大差别,所以需要有全新的支撑体系,和在百度基础能力之上所提供的新平台——这是百度迈向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点。

百度围绕开发者,试图通过各个层次的功能提供来让自己的“云”变得更加易用,而所有这些线上的功能,将被开发者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引入到产品环节当中,其中包括百度地图的API接口所能提供的LBS功能、百度统计、百度移动联盟(流量)、云输入法等等。“有很多中小开发者技术相对比较弱,我们提供底层服务会降低他们进入市场的门槛。”望金蓉说。

比如Runtime,百度将多种功能封装成一个个库,让开发者可以直接进行调用,省去了开发环节的成本并降低门槛;BAE(百度应用引擎)则提供了一整套应用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平台;MTC等云测试能让开发者在一个模拟的移动终端环境里测试自己的应用,而不需要去购买各种手机来进行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的一些移动应用不同,在这样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产品,将无一例外地与互联网有更强连接,它们有些直接就是Web App——在浏览器里输入地址即可运行的应用,有些看起来像是本地应用(Native App)的样子,实际上只是在Web的核心外面,包裹了一层本地的外衣。2010年,《连线》杂志曾经有一篇名为《Web已死,Internet永生》的文章,提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基于App的网络应用将会取代传统的Web方式。可是我们看到,不管是国外的Path,还是国内“街旁”这样的产品,它们无疑都是Web和App的混合体,区别只是在于用户使用App的形态来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而它们骨子里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Web.在这样的趋势下,对百度而言,Web的比重越大,它们所能规模化、批量化提供给移动开发者的服务就越多。

在此基础之上,百度将PCS看成承接整个开发者平台模式的重要一环。传统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用户基本上都只使用PC这一个终端,数据都存在电脑上,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手机、Pad逐渐兴盛,用户的数据被割裂在了多个终端中,难以打通,而百度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让用户的各个终端与云端信息交互,而在云端实现信息的统一、传输与分享。

仅这一点上来看,百度的PCS和一些其他公司的网盘服务并无太大区别,可如果具体到应用场景,会发现它有一些新思路。“很多用户并不是使用手机来下载应用,而是从电脑传输到手机上。”李明远说,“试想一下,如果你在电脑端百度搜索一个应用,搜到的应用可以直接推送到手机上,会不会方便很多?”利用现有优势与资源,以PCS让用户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流动,是百度正在做的事。

PCS更重要的一面在于对开发者的服务。首先,开发者在产品中对接了PCS之后,每个用户都能拥有免费的存储空间,不需要提供任何成本;不仅如此,每个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数据,都可以按照各种层次放在PCS中,百度可以帮助开发者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并使得开发者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用户行为,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中,大部分应用都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每个应用是一个信息孤岛,数据割裂成了一个个碎片。而PCS的关键点在于,它能将与自己合作的应用信息汇聚起来,发挥更大的价值。甚至在标定了某一个具体用户之后,百度还有能力调用自己庞大的数据库,将对该用户更详细的了解告诉给开发者。这样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将使得开发者在产品的个性化中走得更远,为用户推送更精准的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当然对百度而言,接入PCS的产品越多,意味着PCS的用户越多,而每一个产品所带来的涓涓细流,都将让百度自己的信息池更加充沛。数据越来越多,在越来越精准的算法下,它们将显现更大价值,并让整个百度平台上的开发者直到用户都能获益。目前,包括美图秀秀Web端、Android平台上知名的ES文件管理器和百度网盘等应用,已经开始基于PCS向用户提供云存储功能。

“百度云”中李彦宏所说的“新酒”,实则是在于百度提供的不仅是计算和存储,还有数据与服务。这是百度所试图构筑的B2B平台的关键一步,决定着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向前迈进的成败。在此基础之上,百度的渠道和商业体系才有存在的价值。

李彦宏

全网攻略

在接受采访之前,李明远正好在百度大厦7层与李彦宏开会,就是在那个小会上,李明远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李彦宏的决心。

移动应用正在到来的爆炸性增长已经毋庸置疑。根据7月25日最新的数据,苹果称其应用商店内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65万个,同时Google官方商店里应用达到40万个,而微软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大约为10万个。而据DCI报告,在过去3年移动应用数量增加了30万个之多,其中微软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更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激增至10万规模。

“很多年以前、至少十年以前就有很多人和我说一定要去做移动互联网,一定要在手机上做好搜索,但我判断当时这个市场还没到拐点。直到最近一两年,移动互联网热潮确实已经起来,3G日益普及,今年仅Android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在1亿台以上。”李彦宏说。与此同时,终端用户的普及使得应用的下载量也屡创新高,苹果iOS平台总下载量超过250亿次,Google Android平台和微软Windows Phone则分别为100亿次和2.17亿次。

这很像多年前信息爆炸、网站纷纷出现的时候。如果将“应用”与之前的“网站”对比,将应用的开发者与站长对比,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百度能否像在中国的网站中成功拥有巨大影响那样,在移动互联网应用里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其实区别仍然存在。与网站的时代相比,移动应用虽然数量激增,但头部效应却越来越明显,做得精致的、量身定制的优秀应用占据着最大的关注度与下载量,而批量化或者说“标准化”出现的应用,现在看来其价值远远小于当年网站“长尾”的价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