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电视:跨界能否闯关

   2024-03-11 互联网400

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达20%,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30%,销量将超过800万台。联想不会错过从中分得一杯羹的机会。

第三关:渠道难移植

联想从IT延伸到智能电视,似乎都属于3C范畴,乍看之下,渠道完全可以共享,只要新产品一出来,就可以全国铺货,一马平川。然而在渠道的细分市场里,电脑和电视又有着很大的隔阂,能否融合,不仅考验联想自身的整合能力,还考验渠道商是否积极配合。

目前,联想牌的智能电视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九座城市的苏宁店面开始发售。实际上,联想电视目前能倚重的销售渠道无外乎三类,苏宁、国美等大卖场,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站,以及大型购物中心里的联想3C店。

但电视产品的分销网络与IT产品截然不同,例如,你走进任何一家苏宁、国美卖场,会发现家电产品和3C产品都分布于不同楼层,联想的四款电视产品在七彩斑斓的电视卖场里,很难出彩;逛联想3C店的人一定也是奔着联想3C产品去的;电子商务也还不是电视这类大家电的主要销售渠道。而且,在联想现有的渠道里,联想电视几乎很难下沉到三四级市场。

面对陌生的渠道和推广环境,渠道之战将是联想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此外,价格固守高端一般是苹果的把戏,比如iPhone的定价策略,但这一次,联想也毅然决然地采用高端定价策略,42英寸智能电视的起售价高达6000多元,相对于传统家电品牌而言,这一尺寸的智能电视仅为4000多元,而LED液晶电视的价格则更低,相差近一倍。在苹果产品的高价熏陶下,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正在降低,他们也会为联想电视埋单么?

而相对于PC,联想在家电制造环节上并不具备太多优势。国内国际几大彩电生产商,都有自己成熟的生产线,部分企业还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如三星),而联想目前则找了冠捷代工,成本控制上联想又差了一截。

更重要的是,智能电视依然还是个混沌不清的市场,机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3%的消费者能分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概念。在各大品牌纷纷上马智能电视后,炒作概念、价格虚高、接受度低等评价频繁出现。这边厢厂商在拼命推广,那边厢消费环境不成熟、消费者认知度不高。联想能做的,唯有边修栈道边引水。

“在智能电视时代,谁更了解用户需求,拥有更强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只要产品领先半年,就能成为赢家。”联想内部一位人士自信满满,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点评一

没有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电视是个伪命题

■文/陈果,IBM全球商业服务大中华区工商事业部副合伙人

“机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3%的消费者能分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概念”,坦率地说,我也属于那77%的消费者:自认为算得上半个极客,却也搞不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前者是植入了自有操作系统或商业操作系统(例如微软)或开放操作系统(Android及相关定制系统)的电视,而后者是提供云端的内容和应用服务的电视,就电视设备来说,我觉得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前段时间,我用家里新买的松下60寸等离子电视发了一条微博,尽管微博上显示“发自松下电视”看起来挺酷,但是松下自有操作系统连小键盘T9输入法都不支持,用电视机遥控器写汉字不是件愉快的事。

两年前我与国内一家电视企业总经理交流时,曾经和他探讨过GoogleTV的前景,他并不看好。到今天,有点名气的家电厂商都正在或声称推出智能电视产品,不过是把已经白热化的安卓手机战火烧到了电视领域。这些厂商及其产品基本上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2.大多采用安卓操作系统;3.提供一些互联网服务及流媒体内容,但是由于广电许可和版权等限制,内容大多乏善可陈;4.少数厂商具有基于安卓的应用商店,但手机领域各种安卓应用商店已经泛滥,电视厂商并无突破,也缺少专为电视应用的开发者。联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杀入智能电视,显然是对苹果的布局亦步亦趋。可是到今天为止,iTV也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影。所以与其说联想是在与不存在的iTV竞争,还不如说是跟TCL、长虹竞争。

在开放式的竞争环境下,技术上的每一张牌、每一步棋,都是明手,也许联想可以借助IT产业的既有研发优势,产品供应链和应用开发做得比电视机厂商更专业、更精致。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联想控股旗下的另一家企业在家庭智能娱乐领域里向微软Kinect体感在线游戏机发起挑战,目前的惨淡局面说明,中国的IT产品创新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和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更大的差距还在于商业模式,消费IT产业在过去30年的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PC兴起,第二次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兴起,第三次是智能手机,无不是整合了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周边设备、系统、应用的整体商业模式转型。很难想象没有IBMPC兼容标准出现,没有以微软Office为代表的大量商用软件出现,没有廉价的鼠标,个人计算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中国个人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多少是沾了距电子供应链中心的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光,加上事实上的盗版软件现象,算是商业模式受益者。

如果把智能电视看作所谓“四屏合一”的延伸,联想在手机和Pad的商业模式上,无论是掌握互联网用户入口,还是在应用提供或数据存储的云服务上,不仅落后于苹果,甚至落后于小米等后起之秀了。“四屏合一”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探讨,因为这个商业模式的运作核心不在设备上,而在设备之后的云服务,如果掌握了这个核心,等于牢牢控制了消费者,设备会成为赢利点。这是苹果坚持走封闭系统,并且很少授权第三方产品和服务的原因。不过,“四屏合一”的依托是通讯、广电,这些行业在中国都带有很强的政策经营因素,联想能否很好地借力中国国情,通过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获得国内的竞争优势,也未可知。

点评二

无个性难走远

■文/刘步尘,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

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留意的细节是,联想定位“PC+战略”,实际上意味着,在联想的战略里,智能电视只是“PC+”——PC产业的一个补充而已。这样对智能电视定位,我至今尚未在其他企业看到。显然,这是联想作为PC企业的思维痕迹,以PC的思维做电视。

同样是IT企业,联想做电视的结果,可能更像谷歌、微软,还是苹果?联想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电视昙花一现;然而,成为苹果那样的企业对于联想并不现实。

实际上,将联想和苹果进行比较是荒唐的;我们对二者进行比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者都贴着IT的标签。

有意思的是,联想喜欢让公众在自己与苹果之间产生联想,在其电视产品上市的时候,它甚至使用了“联想领先苹果推出智能电视”这样的表达方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可笑。

如果你对电视产业足够了解,对智能电视也不陌生的话,你会发现,在联想电视身上,你能看到所有彩电企业的影子,唯独没有联想自己。比如,联想声称其智能电视搭载了最新Android4.0智能操作系统,而这个系统早在联想电视上市前已经出现在TCL电视机身上。而联想宣称“面板采购量大,成本低”,同样不是事实,在今年6月份国内八大企业集体采购台湾面板的行动中,我们没有看到联想的名字。

可以说,联想做智能电视的起点并不高,但是联想智能电视的价格却不低。据悉,联想最低配置42英寸智能电视K71售价6499元,这个规格的低配国际品牌售价才5000元。显然,联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还有更有意思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家庭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在发布会上说,此次推出的智能电视是联想“历经三代研发”而成,不知这里所谓的“三代”是“三代人”还是“第三代”产品,不管哪种情况,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我家祖传治疗艾滋病”。

在我看来,联想的症结出在产品战略上。一直以来,联想并未建立一个真正国际品牌应该建立的产品观念,即:独创性、技术性、领先性。在这方面,联想还须俯下身子好好向苹果学习。苹果产品的一个基本设计理念就是“完美到令人难以置信”,因此,我们从来不会看到苹果为“抢跑”而推出不成熟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电视“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根本原因。和苹果相比,联想还显得那么稚嫩,虽然柳传志曾说“企业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