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培训实战技巧

   2023-04-12 互联网3970


  现代社会中,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上发达国家把科学、技术、管理称为现代化社会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三个物质要素,也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三个非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中的科学和技术必须物化在三个物质要素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管理与科学、技术不同,它不是物化在三个物质要素中,而是通过它,把三个物质要素合理、有效、科学地组织起来。如果管理水平高,组织得好,则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如果管理水平低、组织得不好,则可能使三个物质要素力量抵消,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导致零效益。

  可见,三个物质要素必须借助于管理组织,才能成为有效的社会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我们还必须重视管理,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予以合理有效的组织,科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管理人才的在职培训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公司的生产效益。

  管理人才的在职培训始创于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于1931年举办了为时一年的青年管理人员在职讲习班;全美设有管理系科的600多所大专院校有2/3以上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短期讲习班。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也纷纷建立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网络,以企业、高校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形式,不断扩大在职培训人员的数量和范围。

  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大学和高等商业学校为了加强同企业界的联系,直接为企业服务,纷纷建立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例如法国经济与商业科学高等学校的分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培训中心,每年培训3000名管理人员。

  日本企业界也非常重视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它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企业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订有强制性的学习计划。一些企业规定高层管理人员每年培训3~4次,每次一周,内容侧重于全局性经营管理方面;中层管理人员每年培训时间累计为两个星期;低层管理人员每年培训时间累计四个星期,内容是改进管理技术。日本大企业职工的晋升顺序是系长-课长-次长-部长-司会长。每名管理人员晋升前、后各有一次强制性学习,内容包括如何管理下属、管理章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等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