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包公的故乡

   2024-01-18 互联网1250

三、母亲

“政府回应何太急”——新浪改出这个标题,既是说给庐江官员听,恐怕也有意要与长江日报那篇《巧家警方到底在恐惧什么》相呼应。

在云南巧家“5.10”爆炸案峰回路转、原嫌犯赵登用被宣布为“肉弹”后,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个当初“以前程担保”的公安局长杨朝邦。连日来,多有媒体发布评论批评当初巧家官方“急于抛出结论”,要求查清背后拆迁关联。虽然也有一些人愿意承认当地警方“知错就改”是个好事,虽然中国青年报昨天刊出《巧家县委:副县长“拿仕途担保赵登用就是嫌犯”系媒体误读》,但另一篇来自南方都市报的《云南巧家禁止居民谈爆炸案》恶化了观感。新京报今天呼吁《“巧家爆炸案”不能回避反思问责》,晶报质问《要求百姓噤声,云南巧家得到了什么》,齐鲁晚报警告《云南“巧家案”不要一错再错》。

但如果与湖南永州公安局长相比,杨朝邦头上的官帽恐怕戴得还算牢些。对那个被劳教母亲的同情和声援已促使省级权力全面介入,用南方都市报今日社论的说法就是:“随着湖南省政法委牵头的调查组进驻永州,举国关注的唐慧事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是新华社给了这份广东报纸更大底气,文章所据其实就是昨天那篇《新华社三问唐慧被劳教案》:“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近日在长沙和永州两地对部分事件的当事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采访,随后根据其采访内容提出了三问:主犯秦星在看守所中的‘立功’是真是假?作为受害少女的母亲,唐慧被劳教是否恰当?目前受害人的境况如何?这三个问号背后是普遍的民意,代表着公众最为关心之所在。其中,新华社记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求证,把主犯的‘立功’疑团一举捅破,让人乐观地相信,真相正在一步步浮出水面。”

继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微博后,是另一家最高喉舌接力而来,周二那句“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怎能这样对待人民”的悲愤唤起广泛认同。同情唐慧一家悲惨命运的网络围观者,一遍遍地以《捕蛇者说》里对永州悍吏的控诉来借古喻今,对公安局长亲属乃至当地警察同样参与轮奸嫖宿的传言真假莫辨。晶报今天甚至把《今天,这个母亲被送去劳教》这样一首诗刊发在社论版:“这是一个疯婆子,不相信组织,这是一个疯女人,不相信政府,于是,一伙代表组织的人做出决定,这个纠缠政府的女人扰乱社会,应该送去劳教,接受再教育,可是,谁又知道,母亲的胸膛,到底能装下多少悲鸣和凄凉。这血肉做成的门窗。”

代表组织的人做出了新的决定。焦急等待的新华网甚至昨晚就通过微博预告“好消息”的即将到来,在与人民网的争分夺秒比拼中,这两家拥有最高政治地位的网站在今晨8时前宣布:“唐慧的劳动教养决定经复议被依法撤销”。

消息迅速得到五大门户首页重点推荐。根据通稿,“唐慧在其女儿乐乐(化名)被强奸和强迫卖淫一案审理期间,为指控永州公安机关民警包庇犯罪嫌疑人、要求判处7名被告人全部死刑、赔偿184万元等目的,多次到法院、省市有关单位和公共场所,严重扰乱国家机关和社会正常秩序,其违法事实有证人证言、工作人员记录、视频资料、现场照片等证据证实,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认为,鉴于唐慧的女儿尚未成年且身心受到严重伤害,需要特殊监护等情况,对唐慧依法进行训诫、教育更为适宜,可以不予劳动教养。决定撤销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唐慧的劳教决定...唐反映的关于永州公安局民警包庇犯罪嫌疑人等问题,湖南省政法委组织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

在成功引领本轮舆论监督后,旗手人民网要总结经验教训,除了转告“建议唐慧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把重心转移到为乐乐疗伤”的代理律师表态外,还用头条发布火线评论《“唐慧连环案”,仅靠“媒治”不能“根治”》:“‘媒治’可以解决个案,但它不能包打天下。现实中,很多时候‘媒治’推动后的结果只是当事部门的危机应对,甚至公关式处理。这种情况下,当人们把公平诉求、正义实现仍更多地寄托于媒体,让人情何以堪?”

新华网另有角度,《永州唐慧劳教案舆情观察:从群情共愤到理性回归》。回忆“6年的尘埃未定”后,分析师在“7天的舆论发酵”中将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的意见分为三类:“第一,同情论。舆论同情受害者母亲唐慧,认为对其劳教于情于法于理都说不通,呼吁‘释放唐慧’;第二,阴谋论。舆论认为,永州警方如此对待受害者及家属,其背后定然涉及腐败或不公,而公平正义乃民意的最大关切;第三,制度论。舆论指出,劳教制度是权法博弈的怪胎,涉嫌违宪,应当废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