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发现,原来这位名叫张贵英的90后小女友,原籍本省。于是,这份四川畅销报纸派出记者直探她家,“父亲:不相信女儿干了坏事;母亲:只知道女儿在重庆治病。”
为了配上“周克华女友,20岁宜宾人,他的军师?”这个标题,编辑还特意放上了一幅张贵英艺术照:“据父母介绍,这是张贵英端午节之前拍摄的,当时她从宜宾提前回家,身上就带上了这么一箱艺术照,这些艺术照制作精美,按市面上影楼的价格近万元。”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去了“军师”父母家,干脆再用一个版登出周克华母亲在一间黑屋子前天接受采访时以扇掩面的场景吧,《又爱又恨儿,连离婚都不告诉妈一声》。
但那些昨日旧闻毕竟有些过时了,新来的是重庆晚报。首席记者夏祥洲显然吸取了华商报昨日被批的教训,注明自己是“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陈世珍得知消息后,情绪显得有些低落,还偷偷抹泪,但是没有放声痛哭。她甚至还念念有词地自责:‘你是解脱了,可害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小时太惯你,打工干什么也不说,喊我不管你做什么,我是管不了,你自己要管住啊!’”
于是,这段声称“陈世珍还提出想去看看周克华的尸体。警方回应,在适当的时候,肯定会送她去给周克华收尸”的新闻,在今天得到新浪搜狐腾讯重点推荐,同时配发的是《记者强拍周克华母亲被批违反职业伦理》。
这其实是来自中国青年报头条评论《拒绝红包却拒绝不了消费周克华老母》,和很多民间意见领袖一样,作者王石川对昨天那段“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的描述感到非常愤怒:“‘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显然,她极不愿接受采访,也不愿让人看到她的悲戚表情,但记者依然毫不在乎,直到问得她手抖,这何其残忍!”
在回忆了例如“杨武之妻被强奸”等那些为了抢到独家新闻而伤害无辜采访对象,或者肢解新闻伦理的事件后,这位时评家语重心长:“许多时候,对记者的最大考验不是利益诱惑,而是盲目追求独家新闻的狂热。许多优秀记者拒绝收买、拒绝红包,却拒绝不了成为独家新闻的报道者,甚至为此伤害了新闻伦理,殊可叹也。这是新闻伦理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少一些。”
王石川在批评同行时也提到了另一种迷失和极端现象,即“将其杀人越货诗意化、英雄化,比如称他为‘爆头哥’,网上甚至出现了《周克华列传》,称其 ‘行侠义之事’、‘智勇’”——而这也正是今晨央视网推荐成都晚报评论的原因所在:“悍匪周克华14日早晨被民警击毙的消息让忐忑多日的重庆人长出了口气。不过,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称周克华‘死了太可惜了’、‘九个人陪葬,值了’。笔者要说,这种泯灭人性、完全不顾受害者家属悲痛心情的病态心理可以休矣!”
党报就更需要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树立正确导向了。人民日报微博在昨天深夜敬告“宽容不等于没底线”,解放日报更在今天为此批判《奇怪的“人性论”》。
这份上海市委机关报除了针对“人文关怀”和“社会反思”表示惊异外,还替重庆警方多加了最后一段:“周克华死了,明明是我们的便衣民警‘四枪毙命’,可是有的报网,在真相大白之后,仍然大题置顶,硬说他是‘自杀’的,而除了这个标题外,看他的内容,却只有‘被毙’的确凿内容,而没有‘自杀’的可信根据。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还要把这个周克华,塑造成一条‘汉子’、一个‘英雄’?这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是为什么呢?邻省的钱江晚报用《质疑推动社会进步》来回答:“原谅那些私下‘艾特’的传闻吧,哪怕这些传闻离谱得像谣言。传闻也好,谣言也罢,它绝不会止于智者,而是止于真相。一条禁不住质疑的官方发布,它可以是事实,但并不一定就是真相。许多官方新闻之所以在民众眼中云雾缭绕,不是民众的视力出了问题,而是从前太多闪耀着‘高大美’的新闻亮花了眼。他们已经习惯了质疑,习惯了先将每个来自官方的新闻当成假话,然后寄希望官方自己把水分拧干,交给他们一条摊开来,能看得清图案的毛巾。”
在用《期待公正与安宁同在》、《不该为悍匪煽情》以及《抢到了新闻,失去了底线》批评“报复社会”等论调后,这份浙江省委机关报子报显然不认为“为什么公布的尸体比从前通缉令上的照片胖了”、“为什么其中同一个人胸佩的警号竟然一天之内截然不同”的疑问是奇谈怪论:“可惜啊可惜,第一时间,没人作答。倒是悍匪的脸还没看清楚,庆功的嘉奖令早已传遍了大地。”
倒是北京晨报今日有文,试图解答关于“制造假象”的那个问题:“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告诉记者:‘在歌乐山上确曾发现过周克华躲藏过的痕迹。也许是歌乐山上警戒实在太严实了,搜山围捕工作也毫不含糊。所以周克华无法在歌乐山上长期躲藏,迫使他不得已下山’...在歌乐山上执行搜捕任务的队伍在周克华被毙前并无法判断其是否还藏匿于山中。直到周克华被毙20分钟后,才接到指挥部通知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