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如下:
重到巴陵秋正清,岳阳城下系孤舲。江湖万里水云阔,天地一凉河叹明。月出洞庭鱼婢舞,气蒸云梦雁奴腥。篙工又鼓潇湘花,渔笛渔郎上下鸣。
“江湖万里水云阔,天地一凉河叹明”,既写的是诗人眼中的实景,也描摹了诗人的心境。在宏阔的气象中,寄托着人生的无限感慨!
还有,宋人白玉蟾的“车痕马迹遍江湖”一诗,则表达了一种浪迹江湖的落拓不羁,潇洒自如:
车痕马迹遍江湖,且卷琴书又草庐。芳草两堤三月暮,故人千晨一书无。
这是文人的另一种“江湖”。
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直喜欢听李白发牢骚,杜工部太郁闷,李义山太隐晦,难得有我们的诗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可是,文人们即便看似豁达,又有几个真的不希望“一朝选在君王侧”呢?
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就正是这种矛盾的典型体现。
其实,范仲淹的“江湖”,更多的是一种家国责任的担当,是忠君爱国、心忧黎民的高尚情怀。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与范仲淹的“江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辛弃疾的“江湖”。而辛弃疾的“江湖”气在他的一首《破阵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篇虽无“江湖”二字,但慷概壮烈、任侠使气、豪迈勇武的军旅情怀却跃然纸上,直让人痛快淋漓,元气酣畅!但结句的“可怜白发生”一句,却如同从万丈云端跌落地下,其对比之鲜明,起伏之巨大,真让人叫绝!
这就是辛弃疾式的“江湖”!虽然不着“江湖”二字,却尽得“江湖”风流!
“江湖”!一言难尽的“江湖”!
“江湖”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束烈焰,点燃了诗人的浪漫想象;“江湖”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纷纭的世事百态;“江湖”就像蹉跎人生的此岸与彼岸,而摆渡的船只就在这苍茫的“心湖”上漂荡……
“江湖”更像一把钥匙,拿着它,能够打开中国文人的千古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