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转变:走出围墙的束缚

   2024-02-18 互联网1050

其实,在1996年确立的《华为基本法》中,第一章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而现在华为提出的基于“云管端”的新战略,即从网络业务向云计算和终端业务延展,实际上就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新架构。现在,这一切不仅意味着15年前的《基本法》将被打破,同时打破的还有华为原有的世界。

改变中进步

3G刚刚启动的时候,没有人知道3G的杀手级应用到底是什么?基本通话2G网就能够解决,那么3G网络用来干什么呢?耗费巨资建设了3G网络的运营商们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能够将笔记本电脑与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数据卡,就成了运营商的救命稻草。

2007年,华为和沃达丰以及德国电信一起尝试数码相框的业务。不过真正获得成功是在日本。日本主要的3个运营商DoCoMo、KDDI和软银全部开展了数码相框业务,华为是唯一的供货方。这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华为最大化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内置3G模块,而不是硬碰硬的和那些纯消费品厂商硬拼。另一个就是确实满足了运营商在特殊竞争时期的某种需求。日本运营商软银排名在DoCoMo、KDDI之后,在推出高端手机捆绑数码相框的套餐之后,连续10个月在日本市场发展高端用户数第一。

尤其是发展平板电脑采用了同样的思路。iPad点燃了平板电脑大战,几乎所有沾得上边的公司都推出了Tablet产品。而华为想趟这个浑水,就必须有所不同。2010年,华为平板电脑的订货量有20万台,出货量达到15万台。虽然数码相框和平板电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但华为的运作思路却一脉相承。与业内其他厂商相比,华为的 Tablet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大加强了通信功能,如视频通信,VoIP,内置Skype等。第二是帮运营商建立自己的花园,连接的是运营商的应用。2011年,华为的平板电脑产品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突破了澳洲运营商Telstra,其实最打动它的一点是,华为的平板电脑可以承载它不同网络的不同业务。

华为重写了“终端即手机”的概念,目前的终端产品有手机、MBB(移动宽带产品)、融合终端、视讯4条产品线,除视讯之外,其他3条产品线各占全部收入的1/3左右,这也成为华为终端与其他终端厂商最大的差异化所在。华为终端除了差异化的产品布局之外,差异化的策略才是其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因素。

华为2011年的财报显示,华为2011年销售总收入达2039亿元人民币(约合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116亿元人民币(约合18.5亿美元),同比下降53%.在华为的三大业务线中,消费者业务(终端)总收入达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4.3%,企业业务全年销售收入达92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同比增长57.1%.而受到欧美运营商削减开支等影响,华为传统的运营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01亿元人民币(约合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3.0%.这数据的背后,是华为终端向社会渠道全面发力的行动。

毫无疑问,现在的电信产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商业模式瞬息万变。未来的行业竞争,不会再是爱立信、诺西、中兴、阿朗等设备商间“你死我活”的竞赛,它将引入更多的利益链条,形成“运营商+苹果、谷歌+设备商……”的竞争格局。而华为正在做的转变就是为了能够领跑未来10年,寻找新的成长空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