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与困惑中前行
58同城于2005年成立之后,短时间内,分类信息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最高峰时有3000家。不能怪58同城管理团队缺乏方向感和长期战略,信息流向搜索引擎的集中,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58同城近几年被迫做出多次方向性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58同城成立后不久,就将精力放在线下和市场,把大量资源投向这两个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扩大了规模,连带提升了线上收入。坏处则是,工作重点由平台运营转向市场运营,快速扩张的后遗症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影响了用户体验。
Craigslist多年来最引以为傲的工作,就是完善了自身的反垃圾技术,这可以让该公司仅需很少的人工,就能运营世界上第9大网站。对58同城来说,反垃圾似乎是扩张那几年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这一疏忽在两年后的代价则是,庞大的审核团队,美誉度的下滑及良好用户体验的流失。
不过,58同城初期的线下拓展策略虽未奏效,却也墙内开花墙外香,成功使得网站立稳脚跟,获得线上营收。从轻到重,再减负,这从战略上看仍是成功的。
2009年58同城实现盈利,这标志着方向调整已初获成功,新的业务模式已被证实可能是有效的,一般而言,接下来就该考虑上市了,窗口就在2011年。
可正在此时,58同城遭遇竞争对手赶集网的挑战,不得不全面应战,投入更多的钱保持领先位置。结果毫无悬念,过程惊心动魄。赶集网成功阻击了58同城的上市步伐,保住了自己头号竞争者的地位。但有个细节往往被人忽视,如果这个行业真有过硬的业务模式,又怎会在上市问题上计较谁先谁后呢?
2011年的广告大战,58同城投入巨大,虽未成功冲击IPO,却也有幸跨入“大而不倒”的公司行列。58同城目前日访问量已超过1000万,移动端访问已达PC端一半,通过会员认证服务、增值收费和广告等,年营收5亿元左右,这不是一家能轻易倒下的公司。只是,这也并不能证明58同城的新发展方向是对的。
直白些说,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得58同城处于一种既不能速成,也不会速死的尴尬境地中。58同城的前方是流量入口百度,身旁是竞争者赶集网,以及坚持轻模式的百姓网。尤其是,之前将低效流量批发给58同城的百度,也开始实施起“中间页战略”,未来几年从百度流量的获取也许并不那么顺遂。58同城在这种险恶的处境中,如不奋勇突围,前途实在是不堪想象。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成了摆在58同城面前的严峻课题。
最后机会在电商平台?
58同城的页面,是典型的分类信息网站风格,简单、直白、类属繁多、较少新元素且长期不做改变。虽然姚劲波不愿公开承认58同城是分类信息网站,却还得借分类信息这个势,因为调整一直在继续,还未成功。
58同城收入中的一半以上,产生自付费会员,对这样一个访问量巨大的网站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
假设58同城有20万付费会员,能不能将其转为网上消费力量,将业务线下移,插手在线交易,从而转型为电商平台?这是很多外人替58设想过的未来,58同城也谨慎地对这一方向进行了尝试,效果未知。
首当其冲的困难是会员对服务的接受程度。以互联网基础服务为例,30万小企业从你这里注册了域名,购买了虚拟空间,却并不一定愿意在你这里完成电商交易,因为这几种服务是完全不同的,有用户习惯和使用心理在里面起作用。好在58同城并没有全盘接受外界的支招,而是创造性提出了“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这个概念。这给我的感觉是有可能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另一个淘宝,要么就什么都不是。
生活类服务不像实物商品那样具体,但体量庞大,如果将传统生活类服务的交易全部搬到线上,其规模将大于淘宝数倍,只是这太难了。本地生活类服务的难点在于,服务和商品距离标准化相去甚远,没办法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风险。例如,二手物品的交易过程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见面交易仍是主流,这一块58同城想要硬插进去是不容易的。不但要负责制定出服务标准,还要负责改变用户习惯,市场培育的任务不可谓不沉重。这个方向,不一定是急于上市的58同城能玩得起的。
不过,O2O的概念,事实上也分两个方向,一个是商家对消费者,相当于B2C,一个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相当于C2C.58同城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必然会偏重其一,不可能双头并举。正如当初从分类信息网站转型,业务重点向商家倾斜以获得营收一样,面向商家开展业务,仍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58同城过去7年培育出的优势之一,就是沉淀出一个强大的线下团队,具备一定的线下控制力,曾经重金投入但未成功的团购也使得58同城初次涉足了O2O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是58同城的长处,不扬长避短,可惜了。58同城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很可能是偏重于B2C的,将商家和消费者聚合在一起,在网上完成交易。当然,这个平台的C2C属性也不会完全放弃,只是不可能成为主流方向。
对58同城而言,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也好,O2O也好,关键之处在于交易的在线化,58同城正在数百个栏目中对此进行尝试,就看最终的试验结果如何了,届时58同城才能确定该电商化平台真正的发展方向。
只是,由于互联网发展环境的飞速变化,资本的变现压力,留给58同城的时间已并不太多,这次方向选择,很可能是58同城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崛起生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