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
加入WTO,我国将会有大量的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的人才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与国外人才培养的交流也将增多。美国正在实施的人才战略是“大力吸收国外人才和培训21世纪的美国人”。可以说对人才的争夺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演越烈。
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引进了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二战期间吸收了包括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内的2000多名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1946至1974年的28年间,美国引进的各类高级人才达2万之多,现在美国至少每年吸收各种科学家、工程师移民8万人,成为世界上人才引进的最大受益国。
美国曾几次修改《移民法》,对于有成就的科学家,不论其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进入美国。这实际上是把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人才当作了美国的国策。现在美国从国外吸收的人才,每年以1万人的速度递增,在美国大学深造的外国留学生达30万人,其中60%读理工科,有25%的留学生在取得相关职称后定居美国。目前,在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
美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从国外引进智力和人才,是人才投资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捷径。因为引进的大多是国内急需的或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以后不需要追加很多的投资,马上就能创造价值、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的人才储备走国际化道路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在使用上,必须要转变观念,逐步抛弃传统的国籍、户籍、人事档案的束缚,只要是企业适合的人才,就拿来我用。同时,企业一方面实行竞争上岗、下岗分流、优化组合,让不适合企业的人员流出去,参与人才市场的再分配,使企业机构始终保持精简和高效。另一方面不断招纳新人,使适合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流进来。在企业内部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企业中的人才可以跨专业、跨职能互用。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讲求用人之道与注重人才储备并重,各类人才的研究、发明、创造都会得到全力的支持,避免了企业人才资源的隐形浪费,特别是他们“敢为头脑定价”的做法对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中的人才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必须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科学地预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人才培养,把企业人才的储备当做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战略目标来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