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店:供应链的“道术法”

   2024-03-11 互联网670

经常在1号店消费的顾客,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明明是一次下单,但可能会分两批收到货品。常理来说,两次配送的成本更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1号店还要算上其他隐性、显性的成本。”韩军说道,有时候合单的成本反而更高。

例如,顾客下单的产品分散于两个仓库之中,一个规模大,一个规模小,如此,对订单的处理速度也不同,小仓的货品包A已经准备好,但大仓库的速度慢些,迟迟未准备好货品包B,这时,A处于等待状态,产生管理成本、占用货架的成本、出现差错的机会成本,而用户却在久等中越来越不耐烦。所以,有时,综合成本大于递送成本,率先将A递送给顾客,反而更加经济。此中,拿捏好相关尺度,则是成本与体验的又一种平衡。

相较而言,前两年疯狂烧钱,拼用户体验的B2C们,这两年融资困难,又一心节约成本,以至供应链导向剧变,体验变差,被消费者抛弃,而之前烧钱无度,又让投资人不爽。反倒是1号店这种懂得平衡的玩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优化之法

也正是这样稳定的环境,韩军和于刚、刘峻岭才能全心投入到供应链的优化中。

“毫无疑问,优化也得有准则。”韩军说道,电商是一门生意,自然要优先考虑经济性。对1号店而言,按照木桶理论,寻找桶上的最短的木板,弥补它,以获取效能和收益上最大改观,这便是最好的优化。

就像现在,因为业务快速扩张,1号店物流、配送成为瓶颈,因此,需要在很多地方新建仓库,但怎样建设才最经济、高效?

按照韩军的解答,其一,少不了计算各地区订单的数量,未来成长的趋势,货品的流向,在最能打破瓶颈的地方建设新仓。其二,还得考量这些仓库里放入哪些产品,防止产品卖不动,形成积压库存。其三,也得谋划新仓投入后,怎样重新分配订单池内的订单,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以更低的成本送达……一切都需要繁复的计算,才能优化布局。

好在“秋天的痕迹都可以在叶子的纹理里面找到”。1号店多年积攒下来的各类数据足以支撑如此复杂的运算,而且,更有意义的是,数据富矿还可以挖掘出其他极具意义优化手段。

比如,在供应链前端,电商营销都会做搜索引擎管理(SEM),以确定投放哪些搜索广告词可以有更好的投资回报。按照1号店的做法,由IT系统选择100万左右的关键词,经过数学模型的筛选,将转化率低的词刷掉,投入广告费用,进行试错,经过一段时间,再用模型筛选,下架不合适的旧词,补充新词,改进模型……如此反复,不断优化,搜索关键词的选择越来越准确,投入回报率自然大幅上涨,如今相比过去,这一数字已增长数倍。

另外,将这个系统与后台对接,发现产品库存不够了,即刻下架搜索词,免得引发缺货,浪费营销费用。同时,将这些热门关键词与1号店的销售数据、浏览数据对比,会明确,是否有出色的新产品上市,但1号店还没有售卖?其他同行玩家,什么东西卖得最好,我们是否需要尝试?相关汇报被交予商品部,由他们对商品策略做进一步调整。

“事实上,类似的供应链优化无穷止境。”韩军说道,不是说这个月效率优化了一倍,下个月就没有优化的空间,时移事易,短板永远存在,供应链须在优化中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个超级系统,变为生态链的关键一环。现在,1号店就开放了供应链数据,公布品牌商们的销售、库存情况,协助它们管理库存与物流,当然,这还只是起步。

如今电子商务寒冬未过,比着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比拼供应链内功的时代已经到来,垂直B2C们因此生死分界,有的已经或即将死去,而1号店却从“小而美”的网超升级为“大而全”的平台。

按照于刚回忆,当年,1号店创业计划书上的第一句话是:“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创造价值。”类似的话,恐怕其他B2C玩家也都说过,知易行难,真正的践行者又有几家?大浪淘商,淘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不言自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