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三大巨头都啃不下的骨头

   2023-09-13 互联网2210
当然,生活服务还有一些更“重”的机会。比如外卖,既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商户又能提高销售,最近一两年“到家美食会”等外卖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但外卖的核心是配送,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送到,还有汤水等问题要解决,物流要求比生鲜电商还要高。张涛说:“外卖执行得好还是有机会,但这是更难的脏活累活,大众点评现在做的事情已经够脏够累了。”

若以年龄论,大众点评已是一家“老”公司。过去十年它一直辛苦地积累商户资料和用户点评,张涛称之为“脏活累活”。这种原始的增长模式曾限制它的速度,但过去的痛苦成了今天大众点评的核心壁垒。可以说,目前除了美团,大众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手。

不过,他依然需要警惕BAT的“魔爪”。百度的介入最直接,百度地图用户量已经过亿,用户可以用地图寻找附近餐饮等生活服务。被认为已获得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腾讯,在微信上推出了会员卡。阿里巴巴已经是最大的商品交易平台,商品从实物拓展到服务顺理成章,何况它还将美团、高德等纳入了战略版图。

“无论百度地图还是腾讯微信,在现实和数据上都没出现爆发增长的迹象。”张涛说,品牌定位很重要,关键是当用户要吃喝玩乐时,第一时间用哪个产品。

何况,在生活服务这种想象空间极大的领域内,巨头竞争一定是交叉的,不可能有人完全垄断领域。就像信息,百度因聚合信息成为巨头,但微博、微信上同样可以获取信息。张涛觉得,这样大众点评反而更安全,“像租车、商旅等细分领域,巨头海量用户导过来,很可能一下就把原有公司淹没了。”

至于入股了高德的阿里巴巴,想侵占大众点评的领地也没那么简单。所有服务都是非标准化的,不像商品,再奇特也能分门别类,而用户吃一顿饭,体验取决于当天环境、营业员、厨师等诸多因素。管理商户不能像阿里巴巴那样使用系统和工具,必须建立“地面部队”,用“人”来管理。

“三巨头都想走这条路,也有想象空间,但这不是一条高速公路,而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张涛认为,第一,做生活服务必须有部署在各个层次的地面团队,BAT没有管理线下团队的基因和能力;第二,他们没有意愿,生活服务需要专注地做,不是派个小团队就能完成的,赚钱又慢。“一家公司很难同时把两件重要的事情做好,何况他们还得巩固在原有领域的优势。”

兵器二:小船好调头

2011年大众点评获取1亿美元融资时,张涛告诉外界,大众点评是“Groupon+Yelp+Foursquare”。可惜世道变化快,大众点评还未上市,他的类比对象纷纷跌落神坛。

他倒也没为此焦虑。“它们没成为大公司就是因为缺了线下团队,现在它们都想做美国的大众点评。”

如今的路也是张涛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就在他觉得售卖关键字广告、优惠券的模式太落后时,团购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最初他也像美国人那样,把团购理解为营销平台,每天一单,但随着订单增加,他发现团购具备交易平台属性。于是,他看到了大众点评作为生活服务交易平台的未来,2011、2012年两轮融资正是用于大众点评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

如果没有“转基因”,今天张涛未必有底气去争夺巨头的第四个席位。但转基因说起来简单,实则相当于大众点评二次创业,过程极其痛苦。

首先,交易平台与单独售卖广告相比,毛利率会下降,对成本控制和效率要求更高。第二,交易平台要求更高的跨部门沟通的能力。

以前为了保持大众点评作为信息平台的公正性、独立性,内容团队和销售团队完全分开。张涛甚至刻意树立部门之间的“防火墙”——即便再重要的客户,也不能为了销售修改平台上的信息,这一度导致内容和销售团队有点相互敌视。现在作为交易平台,编辑和销售团队需要深度沟通,成就一个好的营销方案除了策划,更需编辑配合。他说:“保持信息质量依然很重要,但没必要再强化敌意,要拆掉防火墙。”

虽说编辑在逻辑上能接受,但一个人的行为、价值观都有惯性,整个公司加在一起,惯性就更大。张涛为此特意召开了几次会议,让部门之间多沟通。几个月之后,有个编辑负责人和销售负责人闲聊说:“以前我觉得你是敌人,现在才觉得你是同事。”

销售部门同样需要转基因。为了促进转化,张涛巧妙地为线下团队设置了双重身份。首先,对商户来说,销售要变成营销顾问,不仅售卖产品,还要帮助商户制定营销方案。其次,对公司来说,营销顾问是公司的采购。大众点评就像一家超市,不仅产品质量要好,货品种类还得丰富,营销顾问应该以此为目标帮助用户采购团购产品。当然,双重身份肯定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对一线人员来说这挺头疼,得自己去权衡尺度。

大众点评2

从实质上看,大众点评的“双重身份”和阿里巴巴拆分为25个事业部很相似。将决策权下沉到一线,公司能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却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样,相比一线员工,大众点评转基因后管理团队更受煎熬。

每年张涛会将大众点评的公司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再由高管各自逐层向下分解,但拆解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李璟负责销售团队,有时商户需求不能解决是销售的问题,但会影响销售,于是李璟拆解出一个新岗位,设置沟通专员,每天从营销顾问处汇总信息,提交给其它部门并跟踪反馈。他经常对团队说,善于拥抱变化不等于喜欢变化,没有人喜欢变化,碰到变化时都觉得不舒服,“所有员工都要经历非舒适区,包括我在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