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森马集团直销部经理阙日尧口中记者了解到,企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很重要,其次是价格以及课程培训之后的“灌输”、“跟进”工作。阙日尧作为一个企业中层员工,也接受过很多关于营销课程的培训。他说,一般情况下,在听的过程中,心中感受颇深,但是等回到企业,拿起手头的工作后,就会渐渐淡忘了培训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森马会定期在企业内部展开高端座谈,让员工分享培训后的收获,谈谈心得体会。报喜鸟集团则会对公司受过培训的员工进行跟进,能把培训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将会给予嘉奖。
三忧:培训结束员工跳槽
在人才紧缺的服装行业里,如果说企业一点也不担心员工跳槽那是假的。记者了解到,一般企业在员工培训之前都会与其签订一些竞业禁止的条约进行束缚外,更加注重对员工的感恩教育,让员工自己不舍得离开这个“家”。卢明新说作为企业文化来讲,其中一条就是要回报社会,职工离开公司后依然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回报,这是每个企业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培训公司“难产”
面对企业的种种困惑和埋怨,不少培训公司也有自己的苦。“现在中小企业选择培训机构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全年计划,今天想到培训了,而第二天可能又反悔了。”黄圣野也甚感无奈,不少企业每年都拨出一部分资金当培训基金,但是否针对培训的设置和课程的选择做好一整套的计划?结论不得而知。“同等质量的课程,温州的票价比上海、杭州的低了三分之一还是少有人问津,更何况现在培训价格普遍上涨。”张凌告诉记者,前一次有个专家到了温州之后,票卖不起来就到义乌了。
两年前,温州市服装商会曾经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策划了7、8次的飞翔计划,但是最终以与其他培训公司合作告终。吕群认为当时停办培训班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好的专业老师,第二是企业规模的两极分化,众口难调,起初都是靠大企业来10人左右支撑,而现在大企业内部有了自己的人力资源部,请专家上门培训,以至于人员招不齐。去年底,美特斯邦威集团迎来集团10周年庆的同时,就组建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利于内部人员的培训和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双方在不断探讨和协调磨合过程中,真正的需求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