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术于外,而道于内”。在这里,姑且把“道”理解为做事情的基本原则或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在原则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技术或方法。万事万物皆有其道,有了“道”才有了术,不同之“道”亦有不同之“术”。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培训需求分析之道是什么?培训需求分析之术又是什么?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后,大小企业逐渐将HRM奉若神明。老板们开始认识到,只有钱是不够的,还得有人。有了人还得让人持续、有效的发挥作用,否则企业的竞争力就难以长期保持。这就自然延伸出了培训的价值。
笔者认为: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持续、稳定地保持现有竞争力,并创造新的竞争力,以获得持久的利润。可以说,企业培训首先是服务于企业的利润创造,其次才是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同时,员工也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增强自身职业竞争力。当双方的预期出现交集时,培训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在培训开始之前应该做什么?一位资深培训经理曾说过:“我把6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培训需求分析上”。在国内企业中不难发现,培训往往跟着潮流走:ERP热,就办一个全员ERP培训班;CRM热,赶紧上个营销人员CRM强化班……结果是,老板批评花钱多,员工抱怨没效果,培训主管头很大。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培训需求分析。
一、培训需求分析之“道”
培训需求分析之“道”即:“战略是主线,成本为条件,分析是关键”。
“战略是主线”即企业培训必须牢牢围绕战略系统进行,培训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还应该是战略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培训方案。企业培训应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出发,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的要求,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职工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救火式”培训之所以逐渐被否定,就是因为培训本身没有与战略结合并缺乏规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