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法律角度来看,默沙东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假以学术名义报销娱乐费。而在公司中“假以学术名义报销娱乐费就会导致被裁员、解雇后果”的条款仅仅在《员工手册》中有体现,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而员工在接到通知后立刻被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30天通知,之前员工并没有因这个被裁理由受到批评、处分等,这些在劳动仲裁上是站不住脚的。被媒体公开后,默沙东花在宣传等方面的成本可能大于补给员工的补偿金。
这样的裁员理由在医院领域内非常敏感,被裁员工和医生私交很好,这些人际关系都是裁员时需要考虑的隐性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默沙东此次以这样一个借口裁员更多的可能不是节约人工成本,而可能是想树立他的商业形象服从他长远的商业战略。默沙东给媒体的回复中,几乎没有对这件事的操作给出任何的解释,而是对公司形象明确表态:任何有损公司形象的东西决不姑息迁就。
从隐性成本来看,更多的收益可能在企业文化这一块,很多外资在华医疗机构很喜欢运用这种方式,对于一个短的寂寞期该企业并不在乎,他认为自己到了改变形象的时候了。
默沙东可能看到中国的医药市场越来越大,而自己一些知识产权保护快到期了,这是要命的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默沙东可能看到不远的将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会走上正轨,因而觉得应该为树立自身形象、改善与政府的关系做好准备,否则到时就有些晚了。
通过把企业比较重要的中层干部裁减一些,尽管有作秀的嫌疑,但无论如何都可能作为一个将来可以援引的例证。
付出的成本方面,短期内销量可能会下滑。但如果这个形象工程一直做下去,把和医生的关系改成和政府的关系,这样可能会起到好的效果。短期内看也许是不太好,但如果把这个事件作为一种另类宣传,可能成为他今后比较好的树立形象的一个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