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将员工态度分为好和差,学习能力强和弱,技能差距大和小,由此组成了八种状况。将公司的员工按其个人状况可以分别划分在不同的区间中,据此可以确定哪些员工可以进行培训;哪些员工的培训是浪费企业资源;需要培训的员工的培训重点是什么等等,避免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
E、监控培训结果
如何进行行为层次和效果层次的评估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者。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每次的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的员工根据培训时所学习的内容,制定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并将员工的行动方案与该员工的直接上司沟通,以便在一段时间后对员工进行评估。对于效果层次的培训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准确度和工作或项目被接受和采用的程度来评价,另一方面是从整个公司的培训产出方面来评估,如通过员工满意度或敬业度的改进情况、企业凝聚力或员工精神面貌的情况、管理者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情况的评价等等来进行。
F、利用内部培训资源
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如选择内部资深员工作为培训导师,这一方面可以节省外聘讲师的课酬费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内部资深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以及目标市场的状况更为熟悉,由他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交流可以有针对性,使受训员工更快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工作中运用。
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可以采用轮岗或岗位见习的方式来培训,使员工有机会在工作中自主地掌握新的知识,扩大工作的内容。在培训媒介的选择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的学习更具灵活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QC小组、劳动技能竞赛、六西格玛工作小组的方式培训和激励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