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思考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地球化学家大卫-代斯-马拉斯称此紫色地球的假设很有趣,但警告说得对此报告进行更多的思考。没有参与此研究的代斯-马拉斯说:“我正谨慎地思考谁利用了什么波长的光线,从而得出了30-40亿年前地球情况的这一结论。”
代斯-马拉斯表示,叶绿素为何不吸收绿光的另一种解释是,这样做可能会伤害植物。“能量吸收进来后,就是一把比刃剑。你可以从它那里获得能量,也可以造成能量过剩,就像我们人类吸百分之百的纯氧一样,是会中毒的。对好东西你也不能获取太多。”
代斯-马拉斯指出,蓝细菌是一种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有着很长的历史,它们生活在海面下,就是为了避免阳光直晒受伤。“我们看到许多适应低强度光线的事例,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必须得向下进化以避开太阳光谱的高峰值。”

地球
对太空生物学有启示作用
如果未来研究能验证此紫色地球的假设,将能为科学家搜寻遥远的太空生命提供一些启示,研究人员表示。
“我们将确定我们不能将此想法锁定在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东西,” 代丝沙马 同事尼尔-里德说。比如,一个生物标记对太空生物学特别有用,这就是地球上的植物所产生的“红色优势”。在可见光中,陆地植被吸收大多数的但不是全部的红光。许多科学家已经提议使用小部分的反射红光当作其它行星上的生命指示剂。
“我认为当大多数人考虑遥感监测时,他们会重点观察有叶绿素的生命,” 代丝沙马说,“也许,这是更为突出的一类,但如果你碰巧看到一个行星,它正处于演化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你正在寻找叶绿素,你就会错过它,因为你在用错误的波长进行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