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发现威胁地球的第一万颗近地小天体

   2024-02-18 互联网1010
核心提示: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013年6月18日晚上,科学家们借助位于夏威夷毛伊岛的夏威夷大学Pan-STARRS-1望远镜设备发现了第1万颗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013年6月18日晚上,科学家们借助位于夏威夷毛伊岛的夏威夷大学Pan-STARRS-1望远镜设备发现了第1万颗近地小行星2013 MZ5。

  林德利·约翰森(Lindley Johnson)是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项目(NEOO)专员,他表示:“找到第1万颗近地天体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但至少还有10倍于这个数量的近地小天体仍然有待我们发现,只有在那之后我们或许才会有一定的把握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可能会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小天体。”

  近地天体(NEOs)是指那些轨道距离最近时会抵达距离地球小于2800万英里(约合4500万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或彗星。这种天体的大小差异可以非常大,直径可以只有几米,而目前已知最大的近地小行星1036 Ganymed 直径可以达到25英里(41公里)。目前所有已知的近地小天体中有98%都是由美国宇航局资助的观测项目发现的。小行星2013 MZ5的直径约1000英尺(300米)。它的轨道已经计算非常精细,可以确定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唐·耶麦斯(Don Yeomans)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办公室主管,他表示:“第一颗近地小天体于1898年被发现。在接下来的100多年中只发现了500多颗。但随着1998年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项目的启动,发现的步伐大大加快。随着越来越先进的系统不断加入观测,我们正不断了解更多有关太阳系中近地小天体的信息,并可以追踪它们未来的位置。”

  在所有1万颗已经发现的近地小天体中,大约10%的直径超过1公里,这一级别的小天体一旦撞击地球将会造成全球性的灾难。然而美国宇航局的近地天体观测项目已经确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颗这一级别的近地天体对地球构成威胁,并且科学界估计这一级别的近地天体中仅有不到几十个可能尚未被发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