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谈话真能“言无不尽”吗?
中国人都比较含蓄,讲究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认为员工离职时,真正的原因是不会放在桌面上说的。而且离职时往往是只谈自己的原因,并不会真正涉及到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有经验的领导是可以借此体会出经理人为什么离职的,但这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感觉和分析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每一次跳槽,都是因为失望,甚至是绝望。而关键问题是,另外一个企业又给了他希望,那个希望又刚好弥补了他在这儿的绝望,于是他就义无反顾了。但是因为失望而离职的原因,经理人轻易是不会说的,因为这会让大家都不舒服。
对于离职经理人而言,到了新企业以后,你的希望能不能实现,都还很难说,有可能还会有新的失望在等着你。因此我觉得,每一次跳槽,其实都来源于希望被放大的光环。
“回头草”究竟能否吃得?
现实当中,离职后又回原企业的例子确实不少。也确实有很多人都不信“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个理儿,都要去试试。但事实上,我认为“回头”成功的机率最多不会超过3%。
所谓“破镜重圆、重归于好”,其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难解的问题:如今回头,是否证明了你当初的离开是不正确的?而化解这个难题的途径无非是:原东家换老板了,或者是请你去当老板。否则,“回头”后的矛盾很可能是呈倍数级增加的,这里既有你作为“新人”的矛盾,还有你作为“老臣”的积怨。而且“回头”的经理人,还经常要面对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所以当这种双重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时,失败的机率就大多了。
体面跳槽的要诀是什么?
第一,要骑着马找马。不能什么都没准备好,一赌气就走了。
第二,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最后的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这是职业操守。
第三,不要轻易为了一个希望去冒险。也许当你去一个新单位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可能是你远远没有想到的。因而,经理人对自己的选择要慎重,而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和轻言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