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企业如何招聘

   2024-01-18 互联网1200


  所谓团队意识,包含对组织目标、经营理念、工作态度的认同,而这些正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因此,企业在做培训规划时,应该让培训工作配合企业的短、中、长期的战略目标。

  另外,团队意识还包含团队成员的共同语言。由于员工彼此在专业领域上的不同,对事情的表达上也会有所差异,使得不同专业在沟通上容易造成隔阂。通过培训,就可以让员工建立共同语言,在沟通上更易达成共识。

  观念五:从员工心理与企业理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培训方式可分为内训和外训。内训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设计课程,由内部人员或外界专家至企业担任讲师,负责教育训练工作;而外训则是外派员工至外界的企管公司或学校受训。一般而言,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产品知识,行销技巧等方面大多以内训为主,而属于专业领域,如财务、企划、经营管理等方面,应属于特定人员的专业需求,则以外训较多。

  观念六:环境是让员工分享知识的主要诱因

  企业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所有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培训,如果能通过知识分享的途径,就能让资源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常见的情况是员工将知识存在个人脑海中,其他人无法分享成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

  一、员工在潜意识中认为与他人分享知识会让自己价值递减。所谓“物以稀为贵”,只要别人不会,就能显示自己专业能力的价值;

  二、公司没有提供适当的时间与场所,使得同事之间没有机会交流;

  三、企业缺乏足够的诱因,使得员工不愿主动与他人分享知识;

  四、其它员工对吸收他人的知识,没有积极的意愿。

  为了培养员工分享知识的兴趣,应该从内部营造学习文化的环境着手。例如在员工中间成立交流会,或者专门提供场地举办沙龙,让员工在轻松的气氛下达成知识分享的目的。

  此外,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愿意主动分享与吸收知识。可考虑建立内部讲师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予以奖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