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由权力部门向服务部门转变

   2023-10-05 互联网2090


  同时,中国的国有公司也在努力改善激励机制,许多大型国有公司都争相与咨询公司开展合作,目的多是希望在现有的文化和环境的体制下,如何创建一些与其相匹配的激励系统,把经理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许多公司在使用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逐渐成熟起来。当然了,中国的国有公司还需要反思,如果仅仅把一套绩效管理或目标管理的指标体系导入公司,那只是做完了硬件,软件(主要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并且于之配合。一些公司甚至把“平衡积分卡”落实到了极其低端的程度,而忽略了它作为对战略层面评估工具的价值,但是有的公司却把它放到公司战略层面或者关键业务部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公司还在努力使用KPI模块,对业务部门内部或者个别岗位进行管理,这样简化了跟踪监督的指标,管理成本也相应地降低。

  如今,对于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十年以上经历的大型跨国公司,它们HR管理的整体重心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移,放在了成为这家公司管理的建议者或者内部的咨询顾问。有的跨国公司则把HR作为“共享服务的平台”,服务于下面不同的业务单元,这部分也会产生价值和收益。除此以外,也有的公司把这一块业务外包给了专门的公司,主要的设想是为了让HR发挥对公司的经营战略或者长期发展的顾问和决策的作用,而把低端的和操作层面的烦琐事务都渐渐抛开。在中国公司内部,人事部门是一个权力极其庞大的部门,它有相当多的决策权。通常在这些公司里面,人事管理对于除人事部门以外的其他一线经理人员参与度通常很小。现在,HR要从一个权力部门向服务部门转型。此外,它还要提升专业技术和技能,因为HR管理越来越有必要走出去,走到市场的业务部门那里。

  中国公司如果想在HR管理转型方面寻求突破的话,它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经常走出去了解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并且与业务部门进行非常有效的沟通,然后建立沟通机制。公司管理者不应该时刻想着如何实施和导入某些系统,而是设法去听取和影响业务部门,并且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可和接受,这就是发挥不同作用的一个关键所在。当然了,HR管理由权力部门向服务部门转变的挑战依然非常大,大多数公司还是需要权力去实施激励。事实上,“放权”在短期内是痛苦的事情,但是长远看来,却是对HR管理转型发挥重要价值。许多公司把更多的自主权放到一线管理层那里,员工不满意或者员工流失等问题,便转化为一线管理者承担责任。这样以来,公司整体的组织内部管理效率也随之提高,形成了双赢局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