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践“三个代表”是农村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出发点
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紧密相连,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党员的先进作用来实现,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则是在党的先进性指引下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农口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旨就在于重树农民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四信”,即重树群众对党的信仰、对党组织的信赖、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对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以此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达到更快、更好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要做到“三贴近”。
一是贴近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三个提法应该引起关注:一是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转折性的标志;二是2004年中央经济会议确定,2005年“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三是温总理在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个“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全国经济、政治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历史性的坐标意义,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个“一号文件”,此后,连续4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18年后,去、今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问题,这格外具有深意。如果说,曾经的5个“一号文件”,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那么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中国农村发展正稳步进入“第二个黄金期”。2004年“一号文件”,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2005年的“一号文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望发生积极变化,在继续坚持“减法”即“少取”的基础上,今年“加法”即“多予”的政策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农口党员干部务必顺势应变,找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方法,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中更好地发挥示范、服务和中坚作用,真正成为党的惠农政策坚定不移的贯彻者和传播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