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绩效管理一个宽容的环境

   2024-01-18 互联网1290


  由此看来,绩效管理之所以迟迟不能获得成功,与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宽容有很大的关系。要想使绩效管理真正地成为帮助企业提高绩效、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企业的态度宽容与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要对绩效管理持宽容的态度?

  需要明确的时候,这里说的宽容不等于放任,不是说企业可以放任人力资源部随便怎么做都可以,不是的,相反,企业更应该比以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与人力资源部一起,帮助他们共同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也只有企业在绩效管理上投入更多,绩效管理才能做得更好。

  那么,为什么要对绩效管理持宽容的态度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A公司是怎么做的。

  A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制造类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总体来说,A公司的领导层还是比较重视绩效考核工作的,因为他们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注重了薪酬体制的改革,绩效工资是他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工作。

  2000年的时候,企业就引入了绩效工资的概念,对员工进行了绩效考核,那时候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立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绩效考核表,每年组织一次员工绩效考核,年底举行,考核的方式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给各个部门经理发放考核表格,附带一个考核通知,主要起到强调的作用,以示其严肃性,引起经理们的重视,通知经理们必须在若干个工作日内把表格填好,准时送到人力资源部,然后人力资源部把这些填好的考核表分装到各个文件内。当这些工作做完之后,人力资源经理会这样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您交办的年度考核工作已经办完了,经理们都很合作,表格都收齐了,这次调整工资就可以用上了。”这个时候总经理会象征性地问一句,“打分情况怎么样啊?公平性如何?都排名次了没有?”“公平性还可以吧,名次也都排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说。“那就把考核结果用到工资调整上,拉开差距。”总经理指示道。到此这项工作基本上就打住了。这里,要问一句,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性真的能保证吗?显然不能。去年,再一次了解该企业的绩效管理状况的时候,在查阅了所有的绩效管理档案之后,发现,三年时间过去了,绩效管理的内容除了考核表内容有所改动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