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猎法规,有据可依。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的禁猎条款,为相关企业和单位反击“猎头”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聘任合同,竞业避止。企业一旦决定聘用职业经理人,就必须签订非常详尽的工作合同,该合同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技术专利的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保护都要明确。据了解,新浪网原首席执行官王志东的工作合同,大约有300页纸。例如,在保护企业竞争力的约束机制上,要求王志东离开新浪网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准到新浪网的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那里去就职。
骨干人才,终生雇佣。企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与骨干人才签定终身合同。
培训协议,规避风险。为了防止最终培养了竞争对手,公司应在培训前采取必要措施,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方法通常是提高关键人才的离职成本。
管理好员工的知识
猎头公司或你的竞争对手挖走了你的骨干人才,对你来说,最大的噩梦是随之而来的技术泄密、客户资源流失、管理滑坡、市场份额下降等。猎头看重你的骨干人才,其实是看重他的智慧资源,包括技术创新、客户维系、市场开拓、管理风格等方面的能力。
这似乎给你提供了新的思路:管理好员工的知识。你留不住你的人才,但你可以留住他们的智慧资源。这样,你不至于因为猎头公司和竞争对手的“挖猎”从此就一蹶不振。
企业要让知识管理和共享成为企业常态;堵塞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管理漏洞;把研发人员脑子里想的记录下来;企业内部应建立起技术和技巧的传授制度;提高组织智商,避免组织失忆;组织要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并形成一种文化;转移营运知识;让客户是企业的客户,而不是某个员工的客户。
为关键性人才投保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猎头业也是如此。规范的猎头公司也不是什么人都去挖的。最起码的,不会去挖自己客户公司里的人,也不会挖自己客户的伙伴公司里的人,伙伴公司是指其代理商、经销商等。海德里克.斯特拉格尔斯招聘公司就不挖戴尔计算机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或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