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维权从选择之初开始
据记者了解,目前企业“忽悠”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承诺进单位,待使用廉价劳动力后,找借口将学生扫地出门;另外是以招聘学生为由骗取培训费;再则就是皮包公司,让学生最后只能吃哑巴亏。中国劳动争议网劳动保障咨询顾问苗其巍告诉记者,对大学生毕业前劳务问题,目前国家《劳动法》中还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很多企业就在大学生招聘上“钻空子”。他也同时建议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多留几个心眼”,首先在选择之初应该避开信誉不好的企业,工作敲定后应尽早与企业签约,倘若觉得不妥,在与企业关于就业的一些重要对话时,学生甚至可以使用录音机,以备维权之需。
对于学生在BBS上贴出“公司黑名单”,苗其巍认为,固然可以给别人“提个醒”,却可能会因此吃到官司。“比如像小张被咨询公司欺骗一事,完全是口说无凭”。如果没足够证据,小张将企业列入所谓的“黑名单”并且加以公布,是对企业权益的侵犯,对方完全可以因此向有关法律部门提请诉讼。苗其巍提醒在招聘过程中被“忽悠”的学生,“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却让自己吃了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