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员没学习动力,讲师发愁而死
以前遇到一个单,是国内某大型企业。在我一再问培训公司,对方要解决什么问题,培训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很为难地告诉我,对方也没有什么明确的需求。而只是有一笔剩余的培训预算,到了年底就要用掉,否则明年就没有那么多钱了,于是准备做这个培训。
果然,上课时,学员根本没有学习的意愿,一个一个都想跑掉。他们平常工作非常紧张,于是培训选在周六和周日举行,很多学员都是四十多岁的,周末本来安排要休闲的,做家务的,现在被拉来培训,心态可想而知。课间和学员沟通课程的情况,他们告诉我过几天他们还有个考试,考不好的还要下岗,所以他们想回家复习考试资料。
整个培训做下来,他们痛苦,我也痛苦。这就是学员没有学习动力,讲师无论如何都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发愁而死。
3、遇到不专业的培训经理,讲师被折磨而死
客户的培训经理是讲师必须要打交道的,具体课程的要求,都是从他们嘴里提出来。在培训经理提出的课程要求中,其实很多问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是老板的思路问题,是整个市场的问题。在公司领导的授意下,培训经理要请讲师来解决这些“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讲师可以解决吗?能解决的了这些问题,还做讲师吗?早当老板去了!讲师可以解决的只是观念问题,只是部分技能问题,只是知识扩展问题,只是经验问题,只是通用的问题,至于学员和企业的“那个”具体问题,应该是老板解决,或是学员学习了方法以后,自己来解决,决不是讲师来解决。
还有一次培训,对方的培训经理对我说:“郝老师,你看前面讲课的某老师讲了很多笑话,做了很多游戏,很有意思,你是不是也这样,可能更有意思。”他讲的道理是对的,学员要在有趣的、参与的环境下,才能有高的学习效率。但讲师不能盲目迎合学员,而是要引导学员。如果做游戏和讲笑话,也要和课程密切相关,做得有意义,不能学某些台湾讲师,讲了两天带黄色的笑话,就算是培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