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训推销员为例,我们试列一个方程式:
一、明确宗旨和目标。即培训的大政方针是什么,期望值是什么。可以是全面的培训,也可以是分解式的、技术性的培训,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也有大有小,正如同做股票的人有长短线的取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毋庸回避地说,企业界以期望吹糠见米的培训为多,这不是不可以,也不完全是企业风险承受力低,而是有着企业经营上的考虑。但科学的思想和无情的实践也同时证明:以速成的方式将推销员培养成“大师”是几无可能的。如果有这样的先例,那即使不是天赋的原因,也必定是机遇的帮助。因此,企业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合理的。假若是初次引入培训,这一目标还应该是略显保守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组织者可以用较清醒的头脑在事后评价员工培训所产生的效用。
二、确立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可以有若干种,常用的一般是课堂式培训。这一方式无论从便于组织、节约开支方面,还是从知识灌输、双向沟通等方面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只是问题有:a.请谁来讲授;b.讲授效果怎样评价;c.讲授内容谁来定。如“谈判技巧”的内容是以商业心理学为主还是以实战分析为主?是高屋建瓴式的,还是解剖麻雀式的?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采取程序化的操作,即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最后解决什么,操作以效用最大为原则。同时,必须看到:受聘于企业的员工未必在思想上重视这样的培训,甚至会认为企业所安排的“说教”未必比在中学或大学里上课更有效。他们宁愿更多地相信书摊上所摆的各类指导操作的书。因此,确定请什么样的专家,请哪位专家是关键性的。除此之外,要与专家进行仔细的交流,如同生意洽谈中的多次磨合一样。如果企业自己有这样的专家自然是理想的,但多数时候还是应该请既有实战心得又有理论研究的“多栖式”人物。他们就在人群里。
三、预算。不做预算的培训一定是失败的培训。懂得经营的企业领导都必须懂得投入的重要性。这不仅表现在间接的投入上(如工作时间被压缩),更表现在与员工培训直接相关的经费投入——组织费用、专家费用、信息资料费用等上。如果采取封闭式的培训,还会出现食宿费用、旅差费用等。为保证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需要提前做好预算的准备。不做预算或预算规模与培训工作有着巨大缺口时,其他方面的努力都很难取代“钱”的分内工作。依笔者所见,一些企业的培训工作没有搞好和一些企业的培训搞不好,与这些企业忽视投入是有极大关系的。不能设想,这些企业在正常的业务往来中也抱着“不花钱也办事”的思想,那注定是没有出路的。存在这样一些事实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还没有把员工培训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工作中;一些虽已开展培训,但培训工作并未产生多少实质效果的企业,则是在自欺欺人。虽然,市场中不乏有到别人的树上摘桃子的现象,但企业与企业的差异决定了,培训是一个带有“特殊性”的工程。




